1950年11月7日~12月24日,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一部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 [详细]
钟伟认为,这些积极因素,体现在潜在增长率、实体经济和创新能力方面。
就潜在增长率而言,中国有能力在2020年之前维持7%左右的经济增长。决定潜在增长率的是资本形成、人力资源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就资本形成而言,中国作为人均GDP仅有美国七分之一的发展中大国,国内资本积累的有效需求和投资能力仍然旺盛;就人力资源而言,不断上升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以及智能机器人的崛起,使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可能更为平缓;就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而言,中国余地尤大。
就实体经济转型而言,当下中国实体经济很可能已度过最艰难的时刻。他分析说,过去六个季度,中国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的税收净利润率已逐步维持在5%以上。进入2015年以来,央企利润总额不再减少,地方国企呈6%~8%的利润增长,私营部门的利润增长更快一些。从工业投资,增加值,利润率和利润总额看,很可能今年二季度实体经济已接近低点。
就创新能力而言,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和服务业的技术化日益明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重大技术创新逐渐呈现由点到面的加速扩散。包括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产业,以深圳为典型的区域,以国防、信息和新能源为代表的行业,开始呈现持续活力。“创新大有成为中国经济之魂之势。”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仍在苦苦挣扎,即便率先退出量宽的美国经济,其增长也仅是IMF总裁拉加德所形容的‘新平庸期’。与此相比,中国经济在未来五年围绕在7%的增速,无论从速度和质量上来说,都仍然突出。”钟伟从国际横向视角得出的结论是,笃力改革的中国经济,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稳定的“压舱石”。
为世界继续“遮风挡雨”
“想象一下,如果中国没有大幅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会怎样?那么,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大宗商品价格就不会快速回升。许多新兴国家会发现本国缺少出口收入,而且在某些情况下,直接面临着国际收支危机。”
“再想象一下,如果人民币没有大幅升值,结果又会怎样?世界其他地区的货币就不会贬值,许多国家的货币环境会比现在更加紧缩。尽管出口不景气,中国政府仍然容忍了人民币持续升值。”
对一些国际舆论的“健忘症”,汇丰银行高级经济顾问简世勋很不以为然。他认为,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尽管也出于自身利益,中国一直为世界“遮风挡雨”,“中国充当了全球经济的减震器,像一个沙袋,似乎能够吸收那些本可能阻碍全球增长的衰退冲击。批评中国内部失衡是很容易的,但如果不考虑这些失衡在稳定全球经济中的作用,那将是大错。”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