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五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65军一部在朝鲜议政府以北约20公里处对美军的防... [详细]
最近有一篇文章说叫做“趣谈康熙其实操着赵本山的口音指点江山”。文章说:“清代的康熙皇帝无疑是屏幕上最重要的角色。人们熟悉的康熙皇帝,完全是一个高大威猛的帝王形象,却根本想不到,真实的康熙讲话很可能同赵本山一样,是一个操东北口音的皇帝,估计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清军入关十年后,康熙在北京出生,此时康熙的周围,也就是宫廷内都是说满语的。这些人全部是从辽宁迁移过来的,虽然满语不完全等同于东北话,但相似度非常高。而北京话在此时还没有真正形成,或是还没有真正产生影响力。可以想象,康熙的东北口音绝对比张学良还浓重。
康熙的祖籍在如今辽宁省新宾县,这个地方属于抚顺,距离赵本山的老家铁岭直线距离只有100公里。康熙的口音不一定与赵本山相同,但相似度至少会在一半以上。
后来,随着满汉语言的快速融合,以及汉臣的大幅增加,此时在民间形成的北京话才慢慢成为宫廷中的主要语言。但康熙年事已高,毕竟又是皇帝,不可能再学北京话。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最经典的一个情节就是康熙晚年训斥大臣,如果康熙满口东北话指点江山,想起来是不是很搞笑?”以上便是这篇文章的论点。
但是,这篇文章有错误,康熙说着赵本山一样的辽宁抚顺口音的汉语,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明末清初,在辽宁的汉人和现代东北辽宁的汉人,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群体。
当时的东北大部分地区,几乎都是无边无际没有开发的山林,草原和雪野,数十万满洲人在这里过着游牧渔猎生活,他们到处迁移,寻找新的水草和野生动物。当猎手们变为战士以后,就开始了军事冒险,如同打猎一样去夺取财物和人口。
经过近三十年的战争,居住在辽宁的汉人都成为八旗军的附庸。一部分人被编入汉军八旗,一部分成为包衣阿哈。
我们知道,满族人口很少,中国如此辽阔的土地,他们不可能靠数万满洲八旗军去全部征服和占领,于是他们就把于他们最亲近也是最早归顺的东北汉人编为汉军八旗。(努尔哈赤没有造反以前,在满族各个部落当中,就有大量汉人杂居,且努尔哈赤本人就会汉语,说得还很好)。
另外还有很多人被编入旗下包衣阿哈作为补充力量。比如在北京最精锐的八旗骁骑营,就拥有2万名汉人包衣和汉军旗军。我们知道在明末东北的全部汉族人口也只有200万左右,与关内汉族不同,这些汉族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更加忍耐劳苦,熟悉骑射功夫,因此大量被清军征用。
基本上东北汉人绝大部分在清军入关以后,随同清军入关了。主要分配在八旗军,旗下包衣阿哈和吴三桂等四大藩王部下入关征战。其余则分配在八旗贵族在关内跑马圈地的大量庄田里担任各种职位或者进入内务府担任包衣阿哈。
“根据历史档案的记载,在初建八旗时汉族人只占4%,到入关时迅速上升到76%,在八旗中占了绝对优势.这些在旗汉人中的大多数原来都是世代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汉族人,他们所说的汉语方言就成为八旗的通用语言。”
据南开大学语言学教授邢凯说,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与北京话最接近的就是哈尔滨方言,所以在方言分类中,哈尔滨方言归入“北京官话区”。经统计得出:北京话与黑龙江方言的一致性为95.24%,这是全国各省市方言与北京话最接近的。不光北京,承德也说这种话,也是个方言岛。
现代北京话的两个来源,一个是内城的旗下话,即旗人带来的黑龙江方言,另一个外城的老北京话,即从元代继承下来的明代官话和土话。
我们说清初东北人与现代东北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群体。清军入关后,对东北实行了柳条边制度,不准任何汉人移民东北,除非是发配宁古塔的罪犯。
为什么黑龙江口音与辽东口音差距那么大,且更类似北京话。主要原因是黑龙江还是少量原生东北汉族。因为清朝在黑龙江驻扎有八旗汉军、水师汉军、驿站站丁、官庄庄丁和家奴。《黑龙江志稿》在记录汉军姓氏时, 将汉军分为土著及从孔有德来归者、水师营驻防者、云南站丁从吴三桂谪戍者、官屯丁乾隆道光等年来江者等类。
现代东北人绝大部分则是1904年以后,特别是30年代以后,因为寻找工作,土地等等原因,从山东,河北等内地各省开始大规模移民过去的。这些新移民聚集在一起创造出了现代东北话,当然,赵本山所说的抚顺话,不代表就是东北话。黑龙江口音,哪怕是同属辽宁的大连口音就与抚顺话,差异很大。
所以,17世纪的康熙怎么可能说20世纪的东北口音?康熙接触到的清初东北汉人和现代东北汉人基本上完全是两个群体,没有任何的传承性。
康熙接触到的清初东北汉人,现在大部分已经变成了北京人。况且抚顺话,也缺乏满蒙语言转学汉语,所特有的儿化音。
更何况再往前推,明朝戍边东北的部队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山西,陕西,河南和河北北部等省份,和后来闯关东的汉人大体上也不是一个地方来的。
如果康熙等清朝皇帝贵族都是说抚顺话,那么也根本不会有清代北京官话。下面的官员市民就都会跟着学抚顺话。
北京官话也不是清朝才形成的。起码在明徐孝《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中所记的音系可能代表了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的北京话,已经和现代的北京话十分接近了。而明朝北京话则是继承自元朝, 从元杂剧的用韵分析,此时的元大都话已很接近现代北京话。“所谓元大都话,主要是辽金两代居住在北京地区的汉族人和契丹、女真等族经过几百年的密切交往逐渐形成的。女真族是什么?女真族就是满族的祖先,女真族早就可以熟练掌握汉语,更何况后来的满族。
现代满语基本已经失传了,但是我们知道康熙是他的奶奶带大的,他的奶奶是蒙古族,而且满蒙语言相似度很高。可以想象康熙的汉语口音,应该是类似于在民族学院刚刚学会汉语的蒙古族学生的口音或者说,更类似黑龙江口音。
康熙说着赵本山一样口音的现代东北抚顺话,只是想象而已,根本不可能会发生这种事情。明末清初的东北汉人与现代东北汉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明末清初的东北汉人早就在17世纪随同清军入关大部分都变成了北京人。现代东北人则是20世纪以后,才移民过去的。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