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至1953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线部队组织步兵、炮兵,采取固定或游动方式狙击“联... [详细]
在快速发射卫星的能力建设上,目前美国率先提出了“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这一概念,主要用于太空卫星军事应急。它的概念是:当爆发战争己方的在轨运行卫星遭到敌方攻击发生损毁时,己方能在很短时间内能够快速装配出一枚卫星,并能快速以运载火箭将该卫星发射进入太空轨道,填补失去的卫星应急。这种卫星小而轻,成本低,研制周期短,利用储备现有的零部组件“随插即用”模式快速组装制造。而这一概念进一步延伸后,拓展到了战术部队使用的卫星。大型卫星均由军队战略决策高层使用,用于满足战略需求;成本低廉、便于组装和发射速度快的小型卫星则可以供战术部队使用,所提供的功能或资讯,供战场上连、排级部队直接使用。
美国国防部为落实推进“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于2007年5月21日宣布成立了“太空快速响应联合办公室”,负责协调陆、海、空军对于太空军事服务的需要,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太空领域的快速军事部署。接着便提出一项庞大的“百星计划”,主要目的就是“应对美国对手日益强大的太空反击能力”,一旦美国的卫星系统遭到攻击破坏,美国及盟国可以通过这一计划迅速恢复卫星能力。然而,构想中的美国火箭并没有最终完成,而中国的这项技术却异军突起。
在国内公开刊物《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中,外界大致可以了解中国“应急空间飞行器”的发展情况。“应急空间飞行器”是一类快速集成、快速入轨、具有星箭一体化特点的新概念飞行器。常规空间飞行器通常是研制1颗、生产1颗、发射1颗,而“应急空间飞行器”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导弹武器一样,批量生产,长期贮备,一次性使用。
有军事爱好者猜测,“快舟”飞行器的尺寸介于东风-21和东风-31导弹之间,生产出厂时就是星箭组合体,外观类似导弹,由大型导弹运载车辆装载运输,装备于解放军导弹部队,在发生战争或自然灾害时,能够在任何地方快速发射入轨。“快舟”大量采用成熟技术,成本低廉,能像中程导弹一样大量部署,可执行侦察或通讯任务。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