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至1953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线部队组织步兵、炮兵,采取固定或游动方式狙击“联... [详细]
摘要:有了“太空快速响应”能力,卫星与火箭早就装配完毕,在仓库里“枕戈待旦”,一旦需要,可以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由发射车开到一个安全位置,将其发射上天。
快舟一号,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星技术研究所研制的一型小型卫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星技术研究所研制的一型小型卫星,主要用于各类灾害应急监测和抢险救灾信息支持的小型卫星。“快舟一号”于2013年9月25日发射,已在轨稳定运行23个月。
对于该卫星的用途或者说所取得的成就,官方的介绍是该卫星为我国地质、减灾、水利、农林等遥感应用行业提供了大量高清晰影像,为云南鲁甸地震、巴基斯坦地震等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提供了应急响应支持。但国内外媒体对“快舟”的持续关注是源于,我国由此所具备的卫星快速发射能力。有报道认为,“快舟一号”卫星在军事上的价值非常巨大,可以快速为战场提供所需的战术侦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快速反馈到一线作战单位当中。
2013年9月2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首次采用“快舟”固体小型运载火箭,以一车一箭车载机动发射方式,完成了快舟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快舟一号”升空不到两小时,美国航天网站便在其首页头条位置,以“中国秘密发射新快速响应火箭”为题报道此事。报道称,“快舟”其实就是中国的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这次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抢在美国之前,成为首个完整发射卫星一火箭一体化快速应急空间飞行器试验的国家。有了“太空快速响应”能力,卫星与火箭早就装配完毕,在仓库里“枕戈待旦”,一旦需要,可以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由发射车开到一个安全位置,将其发射上天。这就是“快舟”所蕴含的价值,特别是在美国持续关注的“太空战”这一军事领域中。
在“太空”中反卫星是进攻的手段,而卫星的快速发射能力则是“太空战”中尤为重要的防御措施之一。卫星的快速发射能力,为己方维护太空资产,保障天基的监视与侦察,情报、通讯、导航与定位、预警等功能提供了前提条件。当在己方的卫星被敌方摧毁后,己方能快速发射相关功能的卫星进入轨道,迅速弥补该系统卫星失去的功能,使己方的天基卫星系统仍能正常运作。通俗地说,“快舟”飞行器的理念是:当需要对特定目标进行紧急战术侦察和通讯服务时,在隐蔽地域待机的发射平台接受发射命令,携带有星箭组合体的机动发射平台在战术掩护下移动到预定发射阵地,星箭组合体发射升空,并迅速进入预定轨道。从接到命令到投入使用,整个发射过程仅需数小时或数天,而常规发射则需要至少6个月到9个月。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