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0米接力赛,是田径运动中集体项目。以队为单位,每队4人,每人跑100米。 其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的为... [详细]
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今天模块化舰艇建造技术的雏形。1969年,西德的博富隆公司开始研究舰艇建造的新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采用标准模块来安装武器和电子系统。1973年,美国海军开始进行军舰子系统的模块化改装工作,并在1975~1976年对DD963和“佩里”级护卫舰进行了作战系统模块化分析。在随后的舰艇建造工作中,美国大量采用模块化舰艇建造技术,比如现在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濒海战斗舰和“海狼”级核潜艇等等,均采用了这种技术。
我国造船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了模块化造船技术。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同西方进行着频繁的交流,并初步接触MEKO型护卫舰和“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的模块化设计思想。但由于国防经费紧张,我国大中型舰艇建造工作只能采用小批量的方式。
在建造“旅沪”级驱逐舰的时候,我国就曾经在设计过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模块化尝试,但由于当时引进诸多舰载武器系统和电子设备,短期内很难解决兼容性问题,不得不放弃模块化思想,被迫采用传统技术来进行设计。20世纪90年代大量建造的“江卫”级护卫舰,虽然比驱逐舰的建造数量多,但也并非完全按照模块化设计和建造的思路。
进入21世纪,由于海上利益需求,海军获得大量的国防经费,大规模建造驱逐舰和护卫舰成为可能。我国052C型驱逐舰的建造总数达到6艘,052D型驱逐舰的建造数量预计会达到12艘。不仅如此,我国还大批量建造了054A型护卫舰和056型护卫舰。尤其是056型护卫舰,个头虽小,实现了一船多型的目标。海军在21世纪初大批量建造军舰,使模块化船舶设计与建造技术在军用舰船领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多型战舰的大批量建造与服役,表明我国已经吃透这种技术。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