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南方地区战斗,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11月至12月,在常德会战中,中国第9战区第10军在常德以南地区对日... [详细]
其次,中日军备竞赛可能加剧。中国宣布阅兵中有84%的装备首次亮相,更首次提出体系作战的概念。体系作战强调使用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飞机、导弹),对敌国能源、生产等战争体系进行解构破坏,也更适用于局部海空作战。日本官方自然会主动“对号入座”,进一步加强自卫队军队化,强化与美国联合防空反导系统,加紧研发四代战机和引进F35隐形战机,建造大型舰艇甚至航母。
第三,日本可能将加速从中国经济撤离。由于近年中国日益突出的反日情绪,加之中国劳动力、原料和环境等成本上升,及日本对中国未来有关形势的单方面看空,经济撤离早已开始,而阅兵可能会加速之。
中日关系可能从未象今天这样充满了暧昧和诡异。长远看一场阅兵或许并非异常重要,但中日双方政府的微妙意图将使关系走向复杂多变。
当然还是要看到,中日关系的基本面将在一定时期保持稳定。其实中日间并不存在生死存亡的根本矛盾,包括所谓正常化之争。两国政府在针对时表现得高调而不留情面,其实真正着力点还是在应对各自国内的不同需要。
因此虽然民间大呼“中日必有一战”、中日海上执法船在钓鱼岛周边大打水仗,但似乎看不到双方真有动武之意,甚至在中国民间为抵制日货奔走呼号之时,双方政府却在致力于增强贸易来提振经济。“各怀目的、斗而不破”可能是中日关系最真实的状态。
但是,中日关系的突变性因素正在积累。在很多人看来,中日是“世仇”。就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所为和影响至今的后果,中国对日本的仇恨可以说是刻骨铭心。反日情绪虽可凝聚民心,但是双刃剑同样可能真正激化矛盾甚至倒逼与日爆发冲突,反日游行中出现的打砸抢等行为已有端倪。
就日本而言,虽然民主化改造基本剪除了军国主义生长的土壤,但在世界经济萧条大环境下,包括美欧在内的各国强硬主义都有所抬头,不能排除日本民众尤其年轻一代的对华情绪进一步激化。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