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 红军开始第一次过草地
红军右路军在毛泽东等率领下开始向松潘大草地进军。经过七天的努力,红军战胜了严寒饥饿,终于走出了人迹罕至、气候变化异常的茫[详细]
首演《屈原》剧照
搜狐读书宋晨希:很多人不理解前方打仗打得那么艰苦,后方还在演话剧。
王树增:这是需要的。抗战演出队不但去前线,也去世界上其他有华人的地方。中国人的力量是不得了,华侨给予国内的援助不计其数的,一个民需要有这方面的能量,文化的能量是代代相传的,是任何物质力量无法战胜的。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抗战时期 工业和文化的转移是中华民族的壮举
搜狐读书宋晨希:抗日战争时,很多知识分子撤到西南方,这是不是也对西南人群认同“中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王树增:抗战无形当中起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作用,这是战后我们总结的。
第一,工业转移。原先的工业布局非常不合理,都在沿海。抗日战争使得工业迁徙,这样大后方西北地区就有了工业基础。
第二,学术和教育的大兴起。当时很多大学,比如西南联大把先进的文化和教育带到了西南的穷乡僻壤中。近代以来,国外的传教士基本上在贵州、云南的深山中活动,而自抗战起,贵州、云南那边再也不只是传教士的天下。
西南联大旧址
这些好处当时没想到。我的书中,有专门的段落讲的是中国工业和文化的转移,其实也是可以单独成书书写的。我认为这是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历史上的壮举。
讲到工业的转移,当时东南沿海的爱国资本家和工友们甚至连一个螺丝都要拧下来装上箱子运走。当时中国最大的私营公司——民生公司的创办人卢作孚,现在还有他的雕像,将自己所有的轮船,除了在江阴要塞被炸沉的之外,只要能运行的,全都献给了国家,用来将运输民族工业转移到后方。我认为他是了不起的民族英雄。中国薄弱的民族工业还能造一点子弹,一点手榴弹和一点简单的火炮,这都归结于他们,并且根本无法估计这中间牺牲了多少人。
再说教育,我特别希望给年轻人讲讲这点。当时他们完全可以在沦陷区读书,日本人没有禁止教育。但他们不愿意在日本人的阴影之下安放自己的书桌,于是他们在教授们的带领下,抬着教学仪器、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开始步行。北平的、上海的大学全都去了昆明,关于这一点,很多档案史料都让我潸然泪下,它不比战场上的惨烈血战逊色。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