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6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部队在辽宁省辑安地区(今吉林省集安)对... [详细]
但随着中国航空工业技术能力的提高,中国歼-10战斗机的国产化率从最初的65至75%,提高到目前的90%左右,除去发动机外,歼-10B/C战斗机实际上已经完全实现了国产化,也就是说,中国想生产多少就能生产多少不受外国限制,限制中国战斗机和发动机生产效率的主要还是需求量影响,因为现代战斗机的售价是极其高昂的,以第五代战斗机为例,一架出口给日本的美国制造F-35售价高达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如果中国一年订购和生产战斗机为60架,那么其一年的花费约合计为200亿元人民币,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更何况这还仅仅是战斗机自身的价格,并不包括空空导弹等武器、维修、维护保养和备用发动机、飞行训练等等费用。
所以,决定战斗机和发动机年生产能力与需求量有关,我们以日本为例,得益于工业技术能力的提高,该国在战斗机生产能力上其实并不低,但受制于可怜的订单数量,日本在2000年后开始生产的F-2战斗机其年产量只有个位数,因为其总需求量只有不到95架,而美国之所以要求洛马公司达到年产360架战斗机的能力,也是因为美军数千架战斗机订单让生产企业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生产效率的问题,比如脉动生产线和协同生产技术等等。
图片为F-35战斗机的脉动生产线,大家注意了啊,这个脉动可不是维生素功能饮料,现代战斗机脉动装配生产线最初从福特公司的移动式汽车生产线衍生而来,是连续移动装配生产线的过渡阶段,不同的是脉动装配生产线可以设定缓冲时间,对生产节拍要求不高,当生产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整个生产线可以不移动,或留给下个站位去解决,当飞机的装配工作全部完成时,生产线就脉动一次。简单讲,战斗机的脉动生产线类似于将战斗机当作汽车来生产,这与过去的停机场式战斗机生产明显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