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4月至5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在河北省东部反击日伪军扫荡的作... [详细]
片中最引人注目的轻武器,便是那挺单兵携带的M134加特林机枪了。这挺外观给人感觉非常威猛的6管机枪也是道具组改装而成的。在影片计划拍摄初期,道具师原本想使用5.56毫米的XM214来进行拍摄,但为了满足B级片的拍摄效果,最后还是采用了7.62毫米的M134(米尼冈)。这挺M134拆去了重型枪架,被安装在道具师特制的轻型枪架上。为了便于操持,枪架前部设置了一具M60机枪的护木,而后部原先的双握把改为单握把,弹药箱则采用了M23系统的550发弹箱。弹箱装入ALICE背负系统里,然后安装在无线电背架上,靠枪手背负携行。虽然米尼冈是外能源驱动的自动武器,但为了可靠使用,弹箱和机枪用软式输弹带供弹。
这种威力惊人的武器据称在上世纪70年代被美军特种部队试用过,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首先是重量。片中M134的整个系统重量近50公斤,已经大大超过轻武器定义的上限。单兵携带后行动都很困难,更别说灵活机动和人机工效。其次是武器的后坐力巨大,7.62×51毫米大威力枪弹本身的后坐力已经偏大,而多管武器后坐力叠加以后更是惊人。军用米尼冈射速一般在6000发/分,其后坐力高达136~163公斤。片中因为使用了空包弹,而且实际射速降低到了1250发/分左右,所以演员勉强还能承受。最后就是高射速所带来的困扰,按片中单兵所携带的550发弹药,还有已经刻意降低的实际射速来计算,1挺M134的火力持续时间还不到半分钟。也就是说出枪开火一定要准确瞄准,否则可能等调整好弹着点以后已经面临弹药告罄的窘境。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