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1月,在抗日战争中,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4区独立总队在海南岛(今海南省)琼山... [详细]
面对威胁,联军自然要进行反制在西方传统的战争观念中,两军对阵应光明磊落,狙击放冷枪的行为虽属必要之恶,却只在战时临场搭建应用。故而狙击战术在一战后再遭雪藏,并未继续被各国军方重视。
二战初,欧洲战场多为大兵团作战,势如破竹的德军无暇顾及狙击小道。倒是苏军为迟滞对方攻势使尽浑身解数,训练狙击手消耗德军有生力量即其中之一。1942年,红军被鼓励参加一个名叫“狙击手运动”的射杀法西斯竞赛,创造四十次击杀纪录的士兵即获得勇敢勋章和“卓越狙击手”称号——这大约是“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战时延伸。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红军于围城内设狙击学校,现炒现卖,德军第六军团被大批速成狙击手吸入街巷战的泥沼——《兵临城下》所述苏军准尉扎依采夫与德军科尼格少校极富戏剧性的狙击对抗,就是发生在上述背景下。
英国军方对狙击重视有限,1943年秋才设置第一所狙击学校。美国陆军则任由各部队长自行决定狙击战术的运用。结果在意大利/诺曼底战场,德军狙击手一度让盟军寸步难行。
值得一提的是德、美对夜间狙击装备的开发:德军用于突击步枪的“吸血鬼”红外线夜视镜于1945年初试用,曾在德西黑森林把英军一个排的巡逻队干掉大半。美军则为M3卡宾枪装上红外线照明灯及瞄准镜,据称琉球登陆战首周内,有百分之三十的伤亡日军跟这些带夜视镜的枪械有关。
二战凸显了狙击手的重要性,可一当战争结束,狙击又被束之高阁。进入部队正式编制的只有苏军狙击手;英国海军陆战队与伞兵也保持了狙击手的训练与编制。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