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区1941年夏季战役,亦称冀东区1941年夏季反“扫荡”,是在1941年(民国三十年)5月至7月,八路军晋察冀... [详细]
两种应对:避险胜于武器化
桑卡兰指出,关于“中国正积极进行反卫星攻击的筹划和部署”的判断主要受中国国内关于该问题的大量出版物的影响。但细研后发现,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概念性的描述,缺少实证分析和具体操作细节,显然是对美军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再利用。
更何况,即使是在美苏剑拔弩张的冷战时期,世界上也未发生一起卫星遭蓄意攻击而被毁的事件。因此,中国反卫星攻击并非迫在眉睫的威胁,所谓的“太空珍珠港事件”纯属危言耸听。
不过,退一步讲,面对“从产生碎片云场到锁定目标袭击”的反卫星威胁,美国空军上尉亚当·E·弗雷认为,美国只有两种军事选择方案:一种是太空武器化;另一种是避险。
所谓太空武器化,是指将武器系统永久性地部署在太空中预防攻击;所谓避险,是把重点放在减少薄弱环节上,一旦其他国家发动太空战争,攻击美国的卫星,则将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尽管这两种方案各有利弊,但众多美国专家、学者似乎更主张避险而不是走向太空武器化。
在太空部署武器,看上去可以通过主动防御或威慑来降低太空资产的脆弱性,但此举将不可避免地引发太空军备竞赛。很显然,天基武器或者陆基动能武器对在轨卫星实施大规模攻击的后果,必定是太空碎片成几何级数增加,太空环境中利用价值极高的领域将蒙受灾难性的长期污染。
因此,美国获取更多太空使用权的途径,不在于推行太空军事化,而在于减少对太空资产的军事依赖,并“带领国际社会一起制定指导太空活动的行为规范或更有效的国际法律”,以及创造条件维护太空净土。毕竟“保持太空净土,当能为美国的经济、政治乃至国家安全带来好处。”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