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2月,南路人民抗日游击队在广东省廉江,博白交界地区永旺村突破国民党顽军围攻的战斗。 ... [详细]
经过3年多的实践和摸索,中国海军的舰艇装备、编队指挥体制、海外保障手段、国际交流能力,在亚丁湾护航行动中不断得到检验和提升。但是,在中国海外利益不断拓展以及国际反海盗形势日趋复杂的大背景下,中国海军采取的3舰编队长期离岸行动,持续承担高强度、高负荷、高要求护航任务的模式已经显露出一定的不足。无固定补给点、无固定休整地、无固定翼飞机支援,没有大型装备修理中心的“三无一没有”现状,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中国海军远洋能力的发挥。
面对日本等国以反海盗为名,纷纷在吉布提等修建P-3C反潜基地与舰船驻泊点,建立我国海军海外支撑点的意义更加突显。无论是反海盗、反恐怖袭击还是战略威慑,可靠的海外支撑点不可或缺。即便是未来的航母战斗群,其远洋靠港补给、人员休整也不可缺少。可以说,构建印度洋海外常驻补给点和舰机驻泊基地,对中国海军而言已经迫在眉睫。
随着各国纷纷派出军舰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行动,在密集海上巡逻的挤压下,武装海盗的活动范围逐步“南移和东进”、行踪更为诡秘,对各国军舰的“敌视”情绪也在日益提升。如2009年中国“德新海”号在印度洋被索马里海盗劫持事件,事发地点不仅远离中国编队的护航区,远远超出我舰艇护航任务半径,距非洲东海岸垂直距离也超过600海里,一支“远洋型海盗”似乎正在形成。“德新海”号事件恰恰暴露出中国在维护海上通道安全方面的薄弱环节。最为突出的就是在情报获取、兵力规模及应急反应能力上的不足。
不过,用“军事基地”一词来概括中国对“海外战略支撑点”的需求并不确切。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基地”,指驻扎一定数量的武装力量,进行特定军事活动,建有相应的组织机构、设施并具备特殊法律地位的区域地区,是军队遂行作战、进行训练任务的依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战争准备色彩。
而中国需要构建的海外战略支撑点,主要指的是为适应国家海外利益拓展与遂行反海盗、海外人道救援等国际义务需要,在平等、互利与友好协商基础上,在他国建立的相对固定的海外补给点、人员休整点以及舰机靠泊与修理点。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