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在皖中棋盘岭对日军车队的伏击战。1938年9月2日夜,新四军第4支队特务营和第7团第3营4个连及两个便衣... [详细]
眼下,中日间几乎聚集了大国对抗的所有因素,双方在地缘政治、领土主权、意识形态及民众情感等各个领域都趋向对抗。未来10年左右,地区结构性矛盾、中日各自的政策需求和美国介入三大因素导致中日关系很难得到根本缓和,甚至有可能继续恶化。
其一,中日在东亚地区存在激烈的结构性矛盾。中国与日本是东亚两个最强大的国家,在历史上,两国交替分享了对东亚地区的领导权或主导地位:1894年之前,中国是东亚体系的天然领导,1895~1945年的50年时间内,日本凭借军力控制了东亚大部分地区。二战结束后的相当长时期内,两国实力发展都不太均衡,属于瘸腿强国:中国政治军事实力强,但经济实力较弱;日本经济实力强,但却是政治“侏儒”,军事傀儡。
21世纪初开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日本加速走向政治正常化和军事正常化,东亚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两强并立”的格局。一个是处于上升状态并希望获取应有权力地位的世界大国,一个是不甘丧失已有战略优势并正在谋求成为军事政治正常化的世界经济强国,在权力结构急剧变化的时期,双方更为看重相对收益,即认为“你所得即为我所失”,更为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针锋相对在所难免。
毫不夸张地说,日本问题可能是未来10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内,中国崛起遭遇的最大外部挑战。中日矛盾的强度及复杂程度大大超出了中越、中菲间的摩擦与分歧,其对抗的烈度和风险甚至也超过了中美间的结构性矛盾。如果说,中美间的战略矛盾和摩擦很多是预期的、未来的或臆测的,那么中日间的矛盾激化却已经是现实存在。
日本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影响力的扩大都感到嫉妒或不安,铆足了劲在全球范围内与中国对抗,除在东北亚地区与中国进行全面权力竞争外,日本还在东南亚地区对冲中国的影响,在非洲、拉美与中国展开政治经济角逐,在欧洲寻求支持者,并劝说欧洲国家不要解禁对华军售。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