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峪是河北省丰润县(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腰带山中的一个山村,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 [详细]
数年前的一篇关于等离子隐身技术的文章曾引起不小轰动,据外国媒体称,2005年,大连海事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下属的高气压强电离放电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在高气压强电场电离放电理论及方法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据悉,这个实验室研制的等离子体产生器件是一种薄片式器件,外型尺寸为:厚0.15厘米,宽 4厘米,长5厘米、10厘米、20厘米三种规格,根据要求选取,它可贴附在电磁波强散射部位或进气壁上。从以上信息来看,歼-20采用等离子隐身技术并非是绝无可能的,至少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从这个神秘六角形装置的大小、安装位置来看,也与我国目前制造出来的等离子隐身器件吻合。
认为歼-20采用等离子隐身技术的军事专家分析,从歼-20进气道两侧的神秘六边形装置出现的位置来看,也可以得出是等离子隐身设备的结论。众所周知,翼面的大幅扇动会造成隐身暴露,而这两个“等离子贴片”的位置刚好位于歼-20鸭翼的前下方,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开启,用等离子层对鸭翼形成“包裹”以达到隐身的目的。
实际上,自60年代以来,美国、前苏联等军事强国就开始研究等离子体吸收电磁波的性能。
80年代初,前苏联最早开始进行等离子体实验,研究的重点是等离子体在高空超音速飞行器上的潜在应用;90年代初,美国休斯实验室进行的一项为期两年、投资65万美元的实验表明,应用等离子体技术,可使一个13厘米长的微波反射器的雷达截面能够在4-14吉赫兹频率范围内平均降低20分贝,即雷达获取回波的信号强度减小到原来的1%。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