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1902.10.1——1986.12.28),男,湖南永兴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卓越的领... [详细]
通过12年艰苦谈判,伊核问题协议终于通过了。7月14日,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与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于在维也纳宣布,伊朗和伊核六国(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德国)就伊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
这意味着,长达12年的伊朗核谈判终于可以画下句号了。
这12年,谈判各方都经历了很大的一个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国态度的转变。
2003年初,当伊朗宣布发现铀矿并成功提炼出铀的时候,美国方面态度比较强硬。当时还是小布什担任美国总统,他此前将伊朗列为三个“邪恶轴心”国家之一,公开宣称要用武力颠覆伊朗政权。
不过,奥巴马担任总统后,美国的中东政策已经开始调整,并逐步从中东收缩。
他知道美国根本无力打赢两场中东战争,甚至已无心继续在中东打仗,想把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制衡中国。加之当时伊拉克大乱,阿富汗也一团糟,奥巴马政府逐步发现伊朗反而是稳定的力量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对伊朗政策就有了根本性调整。
美国对伊核问题谈判态度的转变,为最终解决创造了重要条件。此外,欧盟一直作为伊核问题的主要调解人,主导着伊核谈判,欧洲很看重自身在伊核问题上的话语权。
俄罗斯一直把伊核问题作为其与西方合作的重要筹码,同时兼顾自身在伊朗的利益。中国在会谈机制内一直扮演着弥合分歧、发挥建设性作用的角色。
自2003年伊核问题演变为核危机以来,中国就开始了不同场合的外交斡旋。
美伊双方都剑拔弩张,没有台阶下,没有沟通的渠道,即使一方想退让谈判,也不好拉下面子。中国恰好就有这个资格做和事佬,美伊双方都拜托中国来做传递意见,让大家都坐下来好好谈谈,当然这个谈判也谈了很久,才有结果。
人们发现,随着伊核问题落幕,美国很快占据了主动地位。也就是说,中国虽然在解决伊核问题方面出了不少力,但回过头来看,中国手里跟美国博弈和较量的牌却少了一张。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两方面: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