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民国三十年)12月至1942年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反击日伪军对... [详细]
日前,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日前透露,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经邀请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纪念活动,安倍到底能不能在9月3日这个“十分敏感”的日子访华,已经成为日本政界的“棘手”问题。
众所周知,影响中日两国近年来关系波折的两条线主要是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随着中国方面对海疆的巡航力度加大以及双方低调报道纷争,历史问题就成为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阻碍。更重要的是,今年又恰逢抗战胜利70周年庆祝日,中日双方能否在这一特别的日子里“一笑泯恩仇”,日方又会不会借此机会对华表现出某种善意,都是各方都极其关注的焦点。
其实,历史上中国为了实现“中日友好”,是做出了很大的牺牲的,而两国邦交正常化后中方放弃对日本的战争索赔无疑是最大的一笔付出。
中国政府曾提过战争赔偿
1952年日本与台湾当局在《日台条约》里虽然就战争赔偿问题作过规定,但由于该条约的非法性,中国政府从未予以承认。
战后初期,中国共产党主张中国依据《波茨坦公告》的有关规定向日索赔。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8月15日,周恩来总理发表的反对美国单独对日媾和声明中也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愿意看到日本能够健全地发展和平经济,并恢复中日两国间的正常贸易关系,使日本人民的生活不再受战争的威胁和损害而得到真正改善的可能,同时,那些曾被日本占领,遭受损害甚大而自己又很难恢复的国家应该保有要求赔偿的权利。”
中国政府虽然提出日本应该进行战争赔偿,但1951年9月美国在将中国排斥在外的情况下一手操纵了旧金山对日媾和会议,使中国丧失了通过普遍和约的形式结束敌对状态,解决战争赔偿问题的机会。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