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会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在冀中军区部队的协同下,于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对日军... [详细]
辎重影响部队运作
抗战时期,因为中国没有制空权,所以在前方储备弹药物资,易受到日军来自空中和地面的双重压力,后勤部门不得不分散储备弹药,按需要随时供给部队,但分散储备,就面临着没有汽车的巨大困境。
就作战部队而言,一个师的军械处至少需要一次转运7吨物资的能力,才能对应战场转移,领取弹药和补充部队的最低限额需要,而中国军队绝大部分步兵师都难以达到这种要求。虽然军队也组织老百姓组成手车,大车和运夫大队参加战区运输,但只能短途运输,在动辄战线数百里的会战当中,则很难发挥功效。
不仅仅是军队需要汽车,后方工业和贸易运输同样需要汽车,中国通过滇缅,中越,西北等公路进口汽油,柴油,兵工材料,通信材料,航空及汽车配件,武器弹药,药品和出口各种矿石农产品,全部都要依靠汽车进行,这就成为了汽车和油料消耗大户。
进口物资到了国内,也还要经过漫长的旅行,才能发挥作用。例如,兵工材料要先转运到重庆等地的兵工厂,生产出武器弹药后再转运到湖北,湖南,安徽,江西,陕西等各省部队手中。在大部分路途上,都需要汽车运输。
中国彼时还是一个贫油国家,那时,中国还没有发现大油田,每年的石油自给量仅有0.2%,1939年,军政部一共拥有1.24万辆汽车,但是军政部交通司的汽油储备还不够1个月的使用量。汽油短缺直接影响军事运输和战役策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汽油的军队,是没有大规模进攻能力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面临的石油短缺更为严重,日军彻底封锁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对外出口。抗战八年,中国石油产品有98.8%是太平洋战争之前进口的,可见太平洋战争之后,中国的石油短缺已到何等程度。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