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4月,中国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部队在河南省南乐县城及其周围地区对日军及伪东亚同盟自... [详细]
二是南海愈来愈处于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海上交通要道,攸关世界几乎所有贸易大国的海上通道安全,冲突或争端将受到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和大国势力的介入。三是就中国海上总体态势而言,与东北亚地区相比,无论是力量存在,还是同盟实力以及政治关系等,东南亚地区都是美、日等国对华防范、牵制相对薄弱的方向,这也是美国将重返亚太及“再平衡”的重点放在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原因。
因此,中国在此维持一个相对友好的政治氛围,将对中国海权的总体拓展大有裨益。当然,更重要的是,中国也不需要过多在此使用武力就能实现战略目标。实际上,年以来,中国通过强化力量存在、围海造陆、打井等和平方式已经推动形势向着对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美国观察家将中国的这种策略称之为“切香肠”,即“缓慢且不断地采取不足以成为开战原因的小动作,但这些小动作在一定时间内经过积累会引发重大战略变化”。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倡导“睦邻、安邻、富邻”原则,通过经济上让利、政治上互信和军事上克制等措施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这种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二十多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以及东盟的关系发展迅速,不断攀登新的台阶。
然而,南海问题及大国因素已成为双方关系更进一步的两大瓶颈。南海问题始终是双方关系的一大障碍,并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困扰。越菲等南海争端相关方在海上与中国的斗争冲突加剧,新加坡等南海争端非相关方也十分担心中国实力增强后会在此采取进攻性战略。近代以来,东南亚地区始终是大国力量角逐之地,玩弄“大国平衡”也长期是东南亚国家自保的不二法宝,东盟一些国家利用美印等防范中国崛起有其自身的合理需求。
确保台湾与大陆统一,捍卫钓鱼岛的领土主权地位,争夺东海制海权并确保东出太平洋的安全通道
台湾、钓鱼岛及东海位于中国海上地缘的东线,是中国近海矛盾最突出的三大问题。
中国在这个方向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日本与美国,不同于中国与朝韩,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的矛盾,中国与日美在海上有着较为尖锐的结构性矛盾:中国追求成为海上强国,维护自己的合法海洋权益,而美国不承认中国的应有权益,并不愿意放弃在该地区的霸权地位。
中国与日本的海上权力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此消彼长的关系,日本不会任由中国从一个陆权大国发展成为一个海洋强国,中日间的长期海上战略对抗已经无法避免。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