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张家口进行的战役。此战对于进军东北创造了条件。 1945年8月上旬,世界反法西... [详细]
1975年1月,图波列夫设计局冻结技术设计工作,并最终放弃原来类似图-114和“协和”式飞机的方案,改为米亚西舍夫设计局采用可变后掠翼的M-18方案。因而可以说,图-160是上述两家设计局共同设计的。1981年12月19日,图-160原型机首飞,1987年开始装备部队,1988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苏联空军原计划要100架,但1991年底苏联解体,经济陷入困境。1994年6月图-160被迫停产,一共只生产了25架。苏联解体后这些飞机分别被乌克兰和俄罗斯继承,其中俄罗斯得6架,其它19架飞机因驻留基地都在乌克兰,因而均归其所有。
图-160轰炸机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冀身融合体设计,机翼为变后掠翼;装4台加力涡轮风扇发动机,成对地装在机翼下靠近飞机重心的两个发动机短舱内;十字形尾翼;武器舱位于机身中部。图-160的总体气动布局与B-1B极为相似。相似的总体布局表明,两国设计者均想通过采用同样的办法来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将轰炸机航程远、续航时间长和武器载荷大的特点与低空高亚音速和高空高超音速突防能力结合起来。从FB-111、“逆火”到B-1B和图-160,变后掠翼布局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然而,图-160与B-1B却又有很大的区别。
图-160大约比B-1B大20%。它的翼展(平直状态)55.75米、(全后掠)33.53米,机长53.95米,机高13.72米,冀面积370米2;而B-1B的翼展(平直状态)41.67米、(全后掠)23.84米,机长44.81米,机高10.36米,翼面积181.2平方米。图-160的机冀平面形状(后掠角,展弦比,枢轴点间距与翼展的关系)与B-1B的差别较大,而类似“逆火”轰炸机。另外,翼根部位厚度的增加为6轮主起落架的收起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机轮向后再向上收入机内。从"海盗旗"的翼根可看到,翼根前缘边条附近的结构对接接头。这表明图-160的机冀是通过整流边条与机体融合的,而不是象B-1B那样把翼身作为一个整体结构来设计。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