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4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部队在吉林省桦甸县境内对日伪军进行的... [详细]
张新起也透露了一个颇有意思的细节。为了加快战斗力生成,师领导也披挂上阵,主动去和其他部队联系,像现在的人们蹭WIFI一样“蹭演习”。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任务舱的地位与日俱增,信息化战机的作用也逐步得到认可。渐渐地,张新起发现演习邀请多了起来。“以前我们是蹭演习,现在我们是座上宾。”这位副师长兴奋地说,“现在‘全时用我、全程用我、全域用我’已经成了一种常态。”
在张新起看来,不久前海军组织的一次背靠背演习最能体现这支部队多年来的变革成果。
那是海军三大舰队首次同时参加对抗。红蓝双方均投入了高机动性能的三代异型战机。对抗在远离近岸的某海域展开,超出了岸基雷达的探测范围,双方全凭自己的信息化战机指挥作战。
甫一升空,信息化战机便开始连续搜索情报,将对方的信息和空中态势提供给指挥官。双方针对对方部署灵活调整己方策略,一时间难分胜负,对抗陷入胶着状态。
此时,情报的准确性和迅速性将决定战场上的胜负。红方的信息化战机立即采取战术措施,雷达像鹰眼一样,重点监视着蓝军飞机可能出现的空域。
随后,蓝方的进攻方向、批次、距离逐一被红方锁定。合围之下,蓝方很快败下阵来。
这是这支部队第一次运用信息化战机设立空中指挥所,通过数据链指挥引导体系作战。用张新起的话来说,“就像脑袋控制拳头一样”。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