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4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部队在吉林省桦甸县境内对日伪军进行的... [详细]
特别是在波诡云谲的南海。往往战机从本场出发时还是晴空万里,但飞行两三个小时就可能遇到雷雨天气。在这片广阔的海域,气象预报也经常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阴晴。
2001年,副师长张新起和他的战友们就在这里遭遇过气象险情,“整个机组差点回不来了”。尽管过去14年,再次谈起那次经历,他仍心有余悸。
张新起接到的是2000公里外的某岛礁巡逻任务。出发时机场天气不错,但当时没有气象台,只能通过卫星云图大概了解2000公里外的天气。他记得,前往目的地的航线上“全是不成块儿的碎云”,虽然不太理想,但并不妨碍飞行。
当执行完任务返航时,一切都变了。在低空随意飘荡的小块云朵顷刻间聚成遮天黑云,并招来雷雨和闪电。
绕是绕不开了。摆在机组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从云层中穿过,要么寻找浅滩迫降。
浅滩迫降虽然在教科书中学过,但谁都知道,一架体量如此巨大的战机迫降在凹凸不平的滩涂上意味着什么。
张新起攥紧了拳头,一字一顿地下了命令:“往云层里钻!”
这并不是盲目决策。在下命令的同时,张新起让战友启动了雷达的气象探测模式,战机周围的气象状况实时显示在人们面前。气象雷达图用颜色代表天气的恶劣程度,“稍好的是粉红色,差一点的是红色,再差一点的是黄色”。
驾驶员操纵着战机在云层里钻来钻去,密集的雨点敲打在机身上,张新起看到“飞机的两个翼尖上哗啦哗啦地打着闪电”。不管是驾驶舱还是任务舱,所有人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情绪紧张到了极点。
在昏暗中闪转腾挪了半个小时,银白色涂装的战机终于冲出了黑云!当再次见到阳光时,张新起的眼泪哗地一下涌出眼眶。事后有人对他说:“你们这是用平常所学救了自己一命啊!”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