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4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部队在吉林省桦甸县境内对日伪军进行的... [详细]
短暂的雷雨天气后,灿烂的阳光重返辽东半岛某机场。26岁的陈家乐穿着蓝色飞行服,大步走向那架翼展近40米的运-8特种机,准备展开一场训练飞行。
陈家乐是北海舰队航空兵某师飞行员。该师装备多型信息化战机,担负着“空中指挥所”和“海空信息中枢”的重要使命,被誉为海军信息作战的“主力军”。
平时,陈家乐和战友们喜欢把自己的部队称为“海天猎鹰”。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这些体量硕大的战机曾多次起飞,执行海上巡逻、维权等任务。
这支部队一直处于军事变革的风口浪尖,宫继宏正好经历了它“涅”的过程
这是一个普通的夏日午后,但对陈家乐来说却意义非凡。
这位阳光的80后去年刚刚毕业来到这里,今天他即将完成实战化飞行前的最后一个训练课目。尽管很兴奋,但他还是带着一贯的平静走进了布满仪表的驾驶舱。
在这里,陈家乐看到机组团队正在紧张地进行飞行前的准备。
51岁的宫继宏坐在右侧的驾驶位上,他是此次飞行的机长。该型信息化战机由两位飞行员共同驾驶,机长同时负责带教新飞行员。有着30年飞行经验的宫继宏曾多次赴东海、南海执行重大任务。30年里,他带出的徒弟多得数不过来。
和宫继宏一样,此次飞行的领航员、通信员和空中机械师都是有着二三十年经验的“老飞”。胸前资历章上印着红色的“T”和“1”,显示出他们大多是特级飞行员和一级飞行员。在这支信息化部队,他们是金子般宝贵的资源。
20年前,这座机场停靠的都是面临淘汰的老旧轰炸机。如今,各式先进的信息化战机在这里起落。机场旁的草地上,一架退役的轰炸机被制作成展示品,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光荣的历史,更不能忘记“涅槃”的过程。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