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长沙会战期间,汉口机场是日本空军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的主要基地。 ... [详细]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苏联援助阿拉伯国家的效率远低于美国援助以色列的效率,使阿拉伯国家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还是以失败告终。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苦心经营十几年建立起来的中东势力网,面临着即将失去的危险局面。鉴于此,苏联战略上选择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避免苏联在美苏对抗中落于下风。
1973年7月,达乌德在“旗帜派”(该派主要是由一些受过苏联训练的青年军官组成,受苏联支持)的支持下,完成对阿富汗当时政权的政变,推翻阿富汗200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并就任总统。达乌德上台初期,积极奉行亲苏政策,深得苏联领导的赏识,苏联正好乘机积极向阿富汗渗透。
但是,苏联外交上一贯的霸道干预和控制,使达乌德非常不满。从1975年开始,达乌德清洗亲苏势力,并向苏联以外的世界寻求援助。1977年2月,阿富汗通过共和国宪法。根据宪法筹建的民族革命党成为唯一合法政党,亲苏的“旗帜派”分子被彻底清洗出政府和军队。
很快,苏联进行报复。1978年4月27日,人民派和旗帜派的军官联合发动军事政变,苏联飞行员驾机直接参加进攻总统府的战斗。次日,总统府被攻占,达乌德以身殉职,阿富汗政权再次更迭。政变后,表面上,人民派虽然和旗帜派一样完全倒向了苏方,实际上,人民派领导人很快展开对旗帜派的清洗。
最后,亲苏方的旗帜派领导人塔拉基和人民派领导人阿明矛盾激化。1979年9月14日,塔拉基暗杀阿明不成,反被阿明反手一击。9月16日,阿明政变成功,公开强烈表示对苏联的不满。
接着,苏联再次报复。1979年12月27日,在苏联的支持下,塔拉基政权时期担任阿富汗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和副总理的巴布拉克·卡尔迈勒发动政变,推翻哈菲祖拉·阿明政权。这次政变,实际上是在苏军的直接参与下完成的。1979年12月24~26日,苏联出动200架次大型运输机,突击向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运送5000多人的军队、300辆装甲车和几十辆坦克,苏联驻喀布尔地区的部队增加到近1个师的兵力,这些部队控制了喀布尔空军基地和各个军事要地。与此同时,在与阿富汗接壤的苏联边境地区,还有5个师处于集结待命状态。12月30日,据报道,苏联在阿富汗的军队已经增加到万~3万人。
苏军入侵阿富汗,遭到世界各国的一致谴责。美国、北约、伊斯兰国家认为,这是苏联为谋求私利和打破已有的战略力量平衡的直接尝试。
1979年12月28日,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发表声明:“苏联军队进入阿富汗是对和平明目张胆的威胁,它可能标志着我们双边关系根本和长期的变更。”卡特要求苏联立即撤军,并停止干涉阿富汗内政。两天后的1979年12月30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苏联的霸权主义行径,坚决要求苏联停止对阿富汗内政的干涉,撤出一切武装部队。1980年1月6日晚,邓小平在宴请来访的时任埃及副总统的穆巴拉克时说:“最近,苏联悍然派兵大规模入侵阿富汗,粗暴地干涉其内政,严重地威胁着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苏联这一行动,是它为谋求世界霸权而采取的一个重要步骤。”1980年1月7日,孟加拉国、牙买加、尼日尔、菲律宾、赞比亚五个不结盟组织理事国,代表世界上50多个不结盟国家,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不结盟国家通过的关于阿富汗局势的决议草案,要求尊重阿富汗的主权、领土完整、独立和不结盟地位,并立即无条件从阿富汗撤走一切外国军队。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