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4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第1师部队在辽宁省本溪地区伏击伪警察队的... [详细]
2006年,年仅40岁的王永庆接过了历史的重托和接力棒,成为中航工业沈阳所继黄志千、顾诵芬、李明、孙聪之后的第五任总设计师。面对世界航空武器装备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国家对高性能武器装备的迫切需求,他带领团队在重点型号研制中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一个个奇迹,他负责的型号实现了从三代到四代、从陆地到海洋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自主创新的快速发展之路。
某型飞机是为满足空军战略转型需要、适应未来复杂作战环境而研制的新型战斗机,王永庆确定了以作战使用为牵引、以任务综合处理为核心等突出多用途作战能力的设计思想,决策应用新一代高性能传感器、新一代武器和新一代系统构架。面对技术体系难度跨度大、关键技术多、研制周期短等诸多困难,在对新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制、试验和验证方案进行充分论证后,他带领团队攻克先进传感器应用、系统优化集成、隐身技术工程化及飞机平台优化改进等设计关键中的难题,提高了飞机综合作战能力。
歼15飞机是我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这是一项开疆拓域的伟大工程。作为该型号常务副总师,他精心组织飞机的研制工作。由于涉及重大技术关键多,难度极大,需要技术决策和跨行业协调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他组织团队集智攻关,全面突破了高增升气动布局、高承载结构和特殊机构、着舰轨迹控制、特殊环境适应性、舰面保障等多项关键技术,探索适于我国国情的舰载机设计、试验、试制、试飞流程,建立了我国舰载机完整的技术体系,为国家研制新一代舰载机积累了宝贵经验,带出了一支成熟的研制团队。歼15完美着舰后,他组织各参研单位技术力量在试飞现场,集中解决关键重大技术问题,同时对获得的飞行数据组织开展全面分析和处理,既保证了持续试飞,又获得了舰载机设计的有益探索与重大突破,为下一代舰载机的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
“鹘鹰”飞机是沈阳所主导研发的全新机型,其研制打破了传统的研制模式。王永庆勇挑重担,组织开展了飞机总体、气动、隐身、结构多方案对比和优化,并确定机载系统的主要设计要求,勾画出一型性能优良、发展潜力巨大的飞机平台图像。在型号任务繁重、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他果断抽调了大量技术骨干,组建了项目工作队;他深入一线,开展问题清理、研讨重大技术问题、部署技术工作、确定技术方案;全面加强与主机厂的业务协调,开展快速试制,解决周期紧张的矛盾。2014年,“鹘鹰”飞机亮相珠海航展,惊艳世人。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