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集宁战役,是傅作义将军在解放战争中著名的经典战役之一,采取围魏救赵的兵法,攻集宁,解大同之围。该... [详细]
一,险恶形势下,俄罗斯要挟中国
克里近期的先后访俄访中,具有不同且重大政策宣示意味:访俄,只是表面应酬,而无实质内容,它不仅不是结束对俄制裁的转折点,相反,却预示今后对俄制裁的进一步深化;
访中,具有实质性内容:重新确认奥巴马来华出席北京9月阅兵式,使中美之间因前期亚投行成立重创美国,美国因而恼羞成怒欲图报复,打破此前中美一系列默契(最重要一点便是奥巴马9月来华阅兵),致使中美围绕这一点又是一波斗法的紧张局面,重回轨道。
中国以实力为后盾,软硬兼施,迫使美国再度屈服;俄罗斯既对克里此访毫无实质内容深感失望,更对中美在以亚投行成立为标志的金融激战之后的“媾和”,感到失望、失落,并采取了系列应对措施。
在上一期,我主要分析评论了俄罗斯在评估克里访俄并作出美国无意取消对俄制裁之判断后,针对美国的系列反制措施。在本期时段,我们则主要观察分析俄罗斯对中国的要挟之举,及其对美欧的后续反制举措。
一)俄罗斯对中国的要挟
主要是两点:
1,“俄罗斯副总理:俄罗斯或无法根据长期协议供应中国所有石油”。这条新闻,堪称当今最诡异的新闻之一。它的诡异之处在于:
1)基本上只有标题,而没有任何内容,但其标题却具爆炸性内容。堪称最诡异、最抓眼球的“标题党”新闻——没有之一。
2)新闻主角模糊,乃至缺失。——我们只知道是一位“俄罗斯副总理”在发声,而具体是哪位副总理,没有提及;
3)内容既明确,又含糊。明确的是:它对俄罗斯向中国供应石油表达了负面看法;含糊的是:它加上了两个表示状态、方式的副词(或曰状语)——“或可能”及“根据长期协议”。“或可能”,说明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也就是说,能不能对华供油,还不一定;
至于“长期协议”的“长期”二字,不仅使“协议”本身不确定起来,而且即使“协议”确定,也因“长期”二字而生变。同样刻意模糊的是:除了“人物”(即“副总理”)语焉不详之外,新闻的其它要素如“时间”、“地点”等付诸阙如。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