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在辽宁省辑安县(今吉林省集安县)境内对... [详细]
随着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5月20日起在新加坡开始举行首席谈判官会议,冷却了1个多月的有关亚投行的舆论重新活跃起来。特别是几则重磅消息接踵而至,更引来新的关注。
5月上旬,据国内媒体报道,印度欲与中国争夺亚投行行长职位。
5月19日,日经新闻社报道称,围绕出资比例、投票权和理事席位,中国和欧洲国家的博弈仍将持续。
同一日,日本时事通讯社透露,日首相安倍将在21日公布一项计划,日本今后5年投资大约1000亿美元用于支持亚洲地区的基础建设,以帮助在亚洲建设“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同时“区别于亚投行”。
意向创始成员国派员参与筹建亚投行第四次谈判代表会议
所有这些新近的消息意味着,此前有关申请意向创始会员国的博弈只是小菜一碟,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中国方面如何在已经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审时度势,在亚投行章程的谈判和最终签署中攻坚克难?如何利用天时、地利和人和的条件以及其他重要资源在其实际运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都值得认真应对。以下分析,希望有助于我们增强取得更大成绩的信心,也希望有助于我们走好亚投行开张之后可能异常艰难的道路。
一、催生亚投行的两个技术层面因素
除了新兴世界崛起这个大背景外,我们还可以从两个技术性层面来看亚投行为什么会由中国倡议创建以及这项倡议何以立刻得到世界范围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
第一个层面是当代国际金融体系。
当代国际金融体系是70年前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在华盛顿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的,由一系列调整国际货币关系的规则、原则、机制和组织机构构成。虽然在上一世纪70年代中期作为其基石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由浮动汇率制取代,但是它并没有像一些人所说的而随之崩溃。以战后世界经济三大支柱著称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依然存在。客观的讲,这两个国际金融机构在过去70年时间里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脱贫、稳定各国货币和维护国际金融秩序方面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仅以世界银行与中国的关系为例,在其30多年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方面就得到来自世界银行的投资贷款、技术援助贷款和赠款等各项援助,遍及多个领域,对于中国社会减贫、应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挑战,以及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着实发挥了较大的积极作用。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