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 [详细]
目前从中国公布的最新两栖攻击舰的模型来看,其岛型建筑上层采用了封闭式桅杆布置,整体布局实际上就是将未来新型护卫舰的桅杆以及烟道整体搬上了两栖舰,这种做法不仅在国际上已有先例,对于两栖舰研发经验相对薄弱的中国而言,也是相当可行的。但作为两栖舰队的核心,两栖舰的这种布局也确实造成了一定的性能局限,“西北风”相对高端的作战指挥系统是否能提供参考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在引进“西北风”后都不会再大量引进法制其他类型战舰,那么“西北风”能否与本国其他战舰进行良好兼容就成了最大的问题。如果说法俄在联合建造“西北风”时对兼容俄罗斯现役战舰进行了一定的技术调整,就想当然的认为“西北风”也能兼容中国战舰,那无疑是相当片面的。
电力推进:不适合中国的欧洲新玩具
“西北风”级两栖舰作为继“戴高乐”号航母之后,法国战舰研发及建造的又一技术集大成者,其采用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是其最大的技术亮点之一。无独有偶,接连在澳大利亚与土耳其拔得头筹的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级两栖舰也采用了综合全电推进技术(“胡安卡洛斯一世”的澳大利亚订单还是在击败了大型化“西北风”方案后获得的)。对于支持中国引进“西北风”级两栖舰的人而言,通过引进“西北风”使中国具备在国产两栖舰上装备综合全电的技术是很合算的。但问题在于,中国真的需要在两栖舰上装备综合全电系统么?答案是否定的。
截至目前,在中国于历次防务展上展出的两栖舰模型中,均无采用综合全电推进装置的迹象。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最新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也未采用类似布局的综合全电推进系统(仍采用传统传动轴,并未采用全新的吊舱动力布局)。究其原因,美国在研发“美国”级两栖舰时更多的还是立足于传统技术,通过以相对传统的平台搭载全新的战机获得更强的作战能力,而这无论是对于两栖舰还是航母而言,都是真正正确的发展道路。另外,众所周知,对于中国的两栖作战需求而言,4万吨级的大型两栖舰才是能真正满足需求的装备。而在世界范围内,在最高效最成熟的4万吨级两栖攻击舰都未采用全电综合推进的情况下,两栖舰技术积累尚潜的中国又有什么必要“以身试险”呢?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