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 诺门罕事件爆发
1939年5月11日,入侵诺门罕地区日军与近百名蒙军骑兵交火,从而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
老人在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看原创绘本。本版图片京华时报记者孙雪梅摄
博览会上两位老人体验老年代步车 5月7日上午,77岁的郑女士和老伴一起,来到国家会议中心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现场。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们填完观众登记表,进会场寻找着是否有适合自己的养老产品。
“越老越着急”,郑女士说,她最想了解的还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离家近,可以住自己家里,熟悉环境,而且省一笔费用。”
5月6日至8日,博览会持续三天。除了关注养老产业的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展览外,会议还举行了多个分论坛。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博览会已不再探讨养老服务的紧迫性,而是更多转向讨论养老的具体产品和服务。其中,社区居家养老仍是关注重点。
焦点1 政府作用
养老照料中心带动养老服务业
北京正在建设养老照料中心,政府搭建平台,撬动民营资本参与。
建设养老照料中心,它不叫养老机构,不叫一个院,而是叫中心,这就意味着它所服务的人群不仅仅是院里常住的老年人,还要服务于周边半径居家的老年人,他们可以在这个中心获取服务,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入到周边的千家万户中。
在5月7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题论坛》上,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解释了北京正在建设的“养老照料中心”的概念。他说,养老照料中心是一种模式,服务范围是一个区域。
李红兵说,养老服务是小而散的,它的需求、差异性、复杂性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所有资源需要集中到一个人、集中到一个区域时,需要有集成的能力。养老照料中心的优势就是,这是身边的养老院,它跟自己周边居家老人是一个未来客户的关系,是熟人的关系,所以能够把最后一公里进不去专门的服务通过这样的专业平台输送到千家万户。
政府的作用是什么?把所有服务都承担起来吗?显然也不是。养老照料中心实际上是政府搭建的一个平台,平台建设起来后,吸引民营资本投入的餐饮、康复等多项养老服务参与。
李红兵说,政府拿出了2.4个亿投资建设养老照料中心,“养老照料中心类似航空母舰,它依然是我们区域为养老服务的联合体,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这2.4个亿的建设只是一个开端,它引发社会上20多亿以上在养老照料中心新的投入,这是用小钱撬动了大的社会参与。”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民政局局长杨海平介绍,该区近两年大力培育社区的草根社会组织,自愿组织,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养老服务体系培育了一支非常重要的参与力量。杨海平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最重要的必须要有主体参与,这个主体必须可持续发展。
焦点2 市场机制
金融机构探索养老金融产品
养老服务支付问题怎么解决,这是近两年不断提出的难题。一些金融机构开始探索养老金融产品,用市场机制解决养老服务支付难题。不过,据记者了解,养老金融产品如何取得用户信任,以及产品效果如何,仍然有待观察。
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峰表示,养老信托是目前正在探索的产品。从老人的角度来看,怎么样用相对更低的支付方式,获取性价比高的服务,是最关心的问题。
李峰介绍,用户在养老消费过程中,如何跟养老服务产业、养老设施更好地衔接,这是养老信托非常核心的要解决的问题。
中信信托与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合作,通过几类产品设计,客户把一定的现金交给中信信托去做安全投资,消费者可以直接向慈爱嘉购买相关的服务、进行消费,没有客户纠纷的情况下,由信托完成消费支付。李峰介绍,“消费者、金融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三方可实现互相监督”。
论坛上,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晓凡表示,商业保险可以参与养老服务。中国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以基本养老、企业年金、个人养老为三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但目前的现状是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不大平衡,目前的现金现付体系入不敷出。
赵晓凡说,除了从基本养老的角度实现社会公平以外,在多层次方面,要鼓励和支持养老的另外两个支柱的发展。商业保险对完善养老服务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推进结构调整、引入市场机制也是比较普遍的方向。
□他山之石
>>丹麦
居家养老有群访服务
论坛上,丹麦腓特烈西亚健康护理学院院长Dr.HanneHelleshoej介绍了丹麦的养老模式。
Dr.HanneHelleshoej介绍,丹麦政府在过去几年推出了改革,事实上过去几年丹麦养老院的数量下降非常大。老人们都不愿意去养老场所,所以现在政府和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让老年人在家享受到养老院的服务。丹麦市民可以选择待在家中,也可以选择去养老院。丹麦的养老服务中,包括教育老年人,引导他们能够自由自主地进行选择。
丹麦还有群访制度,每个老年人不管在家中养老还是去养老院养老,都会接受群访服务,包括几个成员,首先是评估师,根据老年人具体的情况评估他独特的需要,有相应的人员来决定要提供给老年人什么样的服务,有专业团队实施服务。
丹麦的养老体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预防;另外一个是康复体系。在丹麦,当老年人的年龄超过75岁,他们会接受每年两次健康检查,会有公共健康护士去他们家中进行体检,老年人也可以去找家庭医生来进行检查。护士会到老年人家中给他们进行检查,确保老年人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体检,这些护士对老年人的情况和个人习惯有更加清楚的认识,他们有时候也会提供一些培训。
>>日本
区域内多机构协同合作
日本Fureasu株式会社会长泽登拓介绍,日本政府推进了一个模式叫做“地域统筹照护体系”,在一个2万到3万人的区域之内,会有行政政府或者是照护的机构,或者是医疗机构,或者是志愿者,他们互相合作对这个区域之内的老人提供服务。
泽登拓所在的公司,现在主要从事医疗服务,他介绍,在这个区域内和其他的照护机构合作,给老人提供服务,其他的包括志愿者、政府、老人的家人,大家联合在一起经常开会,把老人的信息进行分享,共同给老人进行服务。刚才所指的圈地域大概有2万到3万人左右。
医疗服务方面,医生每个月有两次进行上门服务,医生主要给老人提供指示,护士和按摩师会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服务。通过这个服务,被照顾的老人可以同时使用照护保险和医疗保险。保险本人需要负担10%,剩下的90%都是政府负担。
□国内实践
社区建日间照料中心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街道办事处宣信社区党支部书记常玲介绍了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经验。
宣信社区对老年人“日间照料”体现为专业机构照料和家庭照料形式相结合。“日间照料室”打破固有模式,不仅仅是利用几张床以满足老年人白天休息的需求,而是建立了以政府出资购买第三方机构服务为依托,为老年人建立个性化健康档案,提供生命指征实时监测、科学系统化康复、养护训练、个性养护日志、健康指示等系列与老年人日间照料有关服务的立体化平台,区分每位老人的健康程度,进而根据老人每日的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科学养护方案。
宣信社区在独居、空巢老人家中引入了“大管家”服务平台,通过大管家服务平台的终端设施,服务对象能够在最短时间里取得与家人、平台指挥中心、医疗急救单位、互助志愿者等联系。“一键通”呼叫器将紧急救助、社区服务和生活服务联系在一起,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情况的呼叫服务。简单实用的安全防范设施,如“摇一摇、报平安”的平安猫,老年人每摇动一下,这样的系统均会向“一键通”发出呼叫指挥中心“报平安”的指令,所有的数据信息均在网络中呈现,让服务人员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相应的处理。
京华时报记者 孙雪梅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