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慕阳是程维高的三个孩子中惟一的儿子,1969年出生,1991年大学毕业。程对儿子宠爱有加,言听计从,儿子身... [详细]
但随着对中国了解的深入以及改善美国经济的需要,务实的克林顿主动改变了这一看法。1993年,克林顿如愿以偿地坐上总统宝座,同年9月,美国政府就正式推出“全面接触”的对华政策。美国希望与中国发展一种全面的关系,甚至认为一个强大、稳定、正在现代化和繁荣的中国更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此时的克林顿,已经和“对中国再强硬一点”的想法告别了。
“全面接触”在公布之前,即在1993年7月到9月这一段时间,美国的对华政策还是发生了由缓和到高压的变化。这一时期,美国咄咄逼人,试图迫使中国做出更多的让步。美国指责中国违背自己对导弹技术控制所做出的承诺,说中国不应该向巴基斯坦出售导弹;又以“可能载有运往伊朗的化学武器前体”为由,对中国的“银河”号货轮进行了监视、搜查;同时,美国还借口中国以不正当手段向其输出超配额的纺织品,扬言要削减中国向美国输送的纺织品配额……这一时期,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出现大幅度的退势。
但是,由于美国经济界的强烈反对以及美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1993年9月,克林顿正式推出“全面接触”政策。
1994年5月,克林顿宣布将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把“人权”问题与最惠国待遇“脱钩”。至此,克林顿政府开始了对华政策的第二次调整,将“全面接触”政策扩展到经济领域。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拨云见日,美国开始脱离在对华最惠国待问题上的困境,这一困境已经持续了数年之久。人们豁然发现,美国对华的政策更加务实了。
不单克林顿知道和中国合作会收获大量好处,美国人也同样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就算克林顿想对中国强硬,也无法真的对中国强硬起来。当克林顿政府拿人权问题向中国施压时,美国国内哗然一片,特别是美国企业界和工商界,他们一致反对政府将美中关系拖入僵局。
克林顿不能无视这些人的警告,最终,他决定不再将“人权”问题和最惠国待遇一事绑在一起。美国对中国经济领域的政策替代了“人权”领域的政策,而新政策也成为了美国对华政策的重心。
1994年9月,美国商务部长布朗对中国进行了以商务为主的访问。这次访问是克林顿宣布把人权问题与最惠国待遇“脱钩”后,美国内阁成员首次对中国进行的访问,被国际舆论称为“历史性的访问”和“美中关系的新起点”。
中美两国在交往的过程中,也发生过一些不愉快。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