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P> ... [详细]
目前我们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 长期预报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如同这次尼泊尔地震专家称早知会发生强震。因为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麓,恰好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汇聚的边界上,印度板块以每年45mm的速度向亚欧板块冲过去。历史上,沿这条汇聚边界发生的地震非常多,震级也非常大。但也正如英国剑桥大学地质学系主任、地震学家杰克森(James Jackson)说:“发生的事情完全在预料之中。”但却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一些地震学家更认为地震系统具有“自组织临界性”。 什么是“自组织临界性”呢?想象一堆沙子,一粒一粒落在桌上,形成逐渐增高的一小堆,初始阶段,落下的沙粒对沙堆整体影响很小; 然而当沙堆增高到一定程度,沙堆尖端已经非常细的时候,继续落沙,会发生什么事呢?答案是,落下一粒沙可能导致整个沙堆发生坍塌,但也可能只引起沙堆局部的小坍塌。这就是“自组织临界”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任何一个小的扰动,所引起的后果是不可预测的,可能是一些小的沙崩,但也可能引发特大的沙崩。
许多地震学家就认为,地震与沙崩的情况是类似的。在地震的案例中,地球岩石层可以看作由不同层次的块体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是板块,最小的是矿物颗粒。不同的块体之间、不同层次的块体之间都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地壳的某一次小的滑动、碰撞,正如我们在沙堆上随机加上的某一粒沙一样,很偶然的原因,产生的后果也许是一个感觉不到的小地震,但也可能是日本在2011年3月发生的里氏9级的大地震。所以这个理论如果成立的话,别说在震前人们不知道地震的情况,就是地震刚发生时,它会演变成怎样的地震也无从知晓。也正是基于这种理论,有不少地震学者悲观地认为可能永远也无法进行短期临震预报。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