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 苏军发起柏林战役
945年4月16日凌晨3时,苏军向德军阵地倾泻了50万发炮弹。5时整,苏军打开了143部探照灯照向德军阵地。
具体而言,成功的“夫人外交”是需要一些要件的:首先,夫人们的知名度一定要高,具备话题性;其次,夫人们有愿意抛头露面的意愿,具备参与性。第三,夫人们的体貌样态要适合长期的外事活动,具备传播性。
第四,夫人们的公关策划团队一定要强大,具备可操作性。符合这四点,再加上一些临场发挥和现场表达,“夫人外交”才具备成功的可能,否则,“夫人外交”很容易淹没在常规外交活动当中变得默默无闻,或者流于形式而导致无效。
东方人和西方人文化上的差异,体现在“夫人外交”上肯定具有一些不同的表征。实际上,夫人外交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作为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夫人,在随同丈夫进行外事活动期间,辅助完成某项社会交流,展现自身魅力与国家软实力的外交行为。
二是代替丈夫单独展开外事活动。其实人们谈论的“夫人外交”,普遍指向前者,因为更多的外事活动是夫唱妇随的。东方式的“夫人外交”更多也是这种形态,也是西方式“夫人外交”的重要表征。
首先说说政治概念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夫人外交”。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外交形式可圈可点的例子似乎并不太多,当然是和西方游刃有余的“夫人外交”相比而言。
不过上个世纪60-70年代,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表面上维持大体和平的一段时期,国际局势整体呈现了对抗中的缓和事态。苏联、美国以及两个阵营的其他国家多少都开始试探性交往,这时候,东方阵营的“夫人外交”逐渐热络。
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头羊苏联,最高领袖从斯大林过渡到赫鲁晓夫,社会风气渐渐开放,1959年赫鲁晓夫将应邀访问美国,然而外访是否携妻还需要政治局来批准。最终在外长米高扬“给美国人展示苏联开放形象”的建议下,苏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赫鲁晓夫携妻子妮娜访美的决定。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