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 英国下院决定对中国开战
1840年4月10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对华用兵军费案和“英商在中国的损失,须达到满足的赔偿”的决议。
第一代礼炮兵:
用缴获的日本小山炮
迎接日本首相中曾根
中国决定恢复鸣放迎宾礼炮仪式后,原武警北京总队十一支队奉命组建礼炮中队。当时的中队长张道海带领战士们从卫戍区一座仓库里找出了几十门抗战时缴获的日本小山炮,炮身上还有“昭和”等字样。官兵们挑灯夜战,大修大补、喷漆抹油……一门门已经报废的山炮在战士们手中焕发了新的生机。
1984年3月24日,考验终于来临。官兵们用“大解放”将礼炮拉到东交民巷,卸下后,再用手推到天安门广场。
“准备——鸣放开始!”“轰!轰!”每响一声,官兵们都捏了一把汗,要知道,一旦出现意外,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国际影响!
这就是礼炮中队最初的鸣放。他们成功了!
欢迎仪式结束后,中外记者把礼炮兵们团团围住,闪光灯此起彼伏,来访的日本首相中曾根伸出大拇指说:“中国的礼炮真响,把我的五脏六腑都震动了!”如果他知道迎接他的礼炮曾是日军侵华使用过的小山炮,不知将做何感想?!
“我们礼炮兵可以称得上是共和国外交活动的见证人。”支队政委唐勇说:“礼炮中队组建以来,已经圆满完成迎宾鸣放礼炮勤务600余次,迎接国家元首325名、政府首脑277名,并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35、45、50、60周年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的礼炮鸣放任务。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外交进入最活跃时期,迎宾礼炮鸣响的次数将会越来越多。”
当兵两年,一个礼炮兵至少要在天安门广场参加30次以上的礼炮鸣放任务。由于长时间高分贝炮声的震荡,战士们的听觉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有的也许再也不能像正常人那样欣赏动听的音乐。
原是训练科长的巴志刚就是从礼炮中队走出来的军官,执行迎宾礼炮鸣放任务达198次。他向记者回忆了礼炮中队组建以来最难忘的四次鸣放,在举世瞩目的天安门广场上,在礼炮兵们一丝不苟的操作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一幕幕感人场面。他说:“每一次鸣放都震撼人心,每一次鸣放都记忆犹新……”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