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 英阿马岛战争爆发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出动4000人的登陆部队,在海军舰队的支援下在英属马尔维纳斯群岛首都阿根廷港登陆
资料图:雷锋在学习毛泽东文选
换个角度看待“历史摆拍照”
近日,关于历史问题网络舆论场出现两个热议点:一个是,部分军校学生课堂置疑邱少云被燃烧弹烧死过程不合生理规律;另一个是,对越边境作战中最后夺取老山主峰插旗照片被质疑不实。联系以往质疑雷锋做好事的照片大多摆拍,一些人在网络舆论中由此推导出“英雄模范普遍造假”。这便涉及到我们该如何看待英雄宣传中照片摆拍、补拍问题,进而该确立何种价值观和历史观的问题。
因宣传需要进行场景还原或摆拍带有普遍性,存在于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存在于过去媒体不发达,或平面媒体和声像媒体主导社会舆论的那个时代。
比如,二战时期出现过两张具有标志性或产生重大影响的战地照片,一是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士兵把苏联旗帜插上帝国大厦的照片,这就是一张错过历史时刻后的摆拍照。再看美国阿灵顿公墓那组令人印象深刻的群雕《不倒旗》,这组雕塑是运用美军攻占硫磺岛时的一张著名照片完成,而照片本身就是为了激励美国国民而设计的摆拍照。
到这里,我们不妨作出一个基本判断,当一个故事哪怕是演绎而来的故事,只要深入于社会,广大受众乐于接受,就一定包含着价值观念与价值追求。倘若有些故事属于虚构,我们可以将其作为童话故事看待,并且从中找到激励和引导自己的价值追求的积极元素。如美国大片《宙斯之子》片尾中的一句话:赫拉克勒斯是不是宙斯之子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了英雄。这个观点显然有更深层的逻辑,满足精神归宿的需要。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