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 黑船终结日本锁国政策
1854年3月31日,日本幕府当局被迫同佩里签署了《日美亲善条约》,日本两百多年闭关自守的政策被放弃。
很多缅甸人的对华负面认知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是被误导的。比如,缅甸一些非政府组织和精英人士深受西方后工业化社会的环保理念影响,片面追求没有任何环境、资源代价的经济发展,对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国企业奉行极为严苛的投资标准,后者稍有占地、污染等行为,便会遭遇抗议。缅甸民间对华的负面认知情绪呈蔓延之势,导致一些民众对中国企业的抗议活动频发,对中国在缅甸的项目和投资、对中缅经贸关系都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密松电站、莱比塘铜矿、中缅油气管道等中缅经贸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均受到缅民间负面认知和抗议示威的冲击。缅甸吴登盛政府力推民主改革,宣称政府决策更加尊重民意。因此,当缅甸民间爆发反对中国项目的抗议示威时,政府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安抚本国民众,稳固政府统治,在对华政策上难免要顺应国内民意,尽管缅甸民间的对华认知存在误解。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缅多家私营媒体掀起炒作“中国项目(油气管道、水电站等)掠夺资源、破坏环境、威胁缅甸国家安全”等的新浪潮,诬称中国非法移民充斥缅甸古都曼德勒、挤压缅甸人生存空间、威胁缅甸民族文化独立性等等,导致缅甸社会的反华情绪再度上涨。这使得密松电站复工遥遥无期,莱比塘铜矿运转始终遭遇缅人抗议,中企在缅甸的多个大型水电站计划推进遇阻。中国对缅投资已经联系下滑近3年,2013年对缅投资仅3.1亿美元,2014年1—7月,对缅投资跌至历史新低——5000多万美元。7月18日,在民间反对之下,缅甸放弃昆明—皎漂铁路建设计划,再次打击中缅经贸合作。
未来走向:正面负面共存
未来几年,如果中缅关系不发生大的负面事件,缅甸朝野政要,特别是理性的政要,对华认知应该基本保持正面(当然,程度会时高时低),他们会客观认识中国、中国在缅投资和中缅关系,一般不会持有极端反华情绪。因为中缅是有着2000多公里边境线的邻居,中国是缅甸最大的邻国、外资来源国和贸易伙伴国。在西方经济普遍低迷、西方投资谨慎而较少入缅的情况下,中国的投资和市场对缅甸长远发展而言极为重要,且十分便利。而缅甸一些中小政党、非政府组织、民间极端人士等社会力量,对中国及其企业的负面认知仍将继续存在,范围可能有所扩大,程度可能会继续加深,并将维持几年时间。
为了2015年年底大选而反华
尤其是,今年开始,现在已经有些政党、组织和个人为了在2015年底大选时捞取更多选票,经常借抨击中国项目来迎合国内的反华情绪。当然,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缅甸民间对华负面认知未来也可能经历一个由加深到回归理性的漫长过程。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