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 黑船终结日本锁国政策
1854年3月31日,日本幕府当局被迫同佩里签署了《日美亲善条约》,日本两百多年闭关自守的政策被放弃。
缅甸2011年3月上台的吴登盛政府加快推进民主转型以来,社会日益多元化,其不同主体的对华认知趋于复杂。尤其是,缅甸民间对华负面认知蔓延迅速,对中缅关系产生不良冲击。中缅双方正在加强引导与互动,希望改变缅甸民间对华负面认知,但缅甸社会要形成对华的客观认知,尚需时日。
缅甸与中国建交64年以来,对华一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认知。一方面,和其他中小国家对大国的担忧心理一样,缅甸始终对华存在疑虑和提防心理。但另一方面,缅甸对华友好认知基本占主流。缅甸语中被称为与缅甸有“胞波”关系的国家,只有中国一个。然而,自吴登盛政府2011年3月上台以来,大力推行民主化改革,社会更趋多元,缅甸对华认知也日益多维化,民间对华负面认知迅速增多,冲击中缅关系。
政界:担忧加大,但比较积极和理智
与军政府时期相比,吴登盛政府对华认知开始出现一些新变化,对快速发展的中国担忧加大,但总体仍然比较积极和理智。一方面,缅甸高层认为中国巨大邻国对缅甸发展十分重要,可向其提供资金、技术、发展经验和巨大市场。缅甸不少高层官员多次表达对中缅关系的重视,并对中国支持缅甸发展表示感谢。比如,缅甸总统吴登盛上任后正式出访的第一个国家便是中国,他执政三年多以来,中国是其正式出访次数最多的国家(6次),超过其出访美、日等国家的次数。此外,2014年,缅甸联邦议长兼执政党主席吴瑞曼、缅甸副总统吴年吞、缅甸空军司令钦昂敏等军政高官也访华。这些活动掀起了中缅高层互动的高潮。
吴登盛政府希望摆脱对华依赖
但另一方面,缅甸政界也有人对快速崛起的中国感到担忧,甚至直接称中国为“超级大国”,或认为中国正变为“超级大国”。此外,缅甸新领导层认为,前军政府过分依赖中国,导致中国在缅影响力过大,中国是缅甸第一大外资来源国与外贸伙伴国,中国(含港、澳)对缅甸投资200多亿美元,占缅甸吸引外资总额的近一半。吴登盛政府明显希望摆脱对华过度依赖。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