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乌冲突:美国破坏缓和牵制俄 以便转向亚太

2015-03-16 14:46:03 发帖人:老红柳 参与评论(0)人


解读乌冲突:美国破坏缓和牵制俄 以便转向亚太

位于乌克兰东部哈尔科夫的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可自行设计T-84主战坦克。

虽然曾让国际社会大松一口气的明斯克停火协议生效已经“满月”,但乌克兰东部局势仍然剑拔弩张:从2月12日协议签订以来到今年年底,围绕着俄罗斯边境,北约军演计划排得“满满当当”。在乌克兰议会3月10日声明总统波罗申科提议“允许外国部队在乌境内军演”后,美国白宫11日即宣布增加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与之针锋相对的是,俄罗斯方面于13日在克里米亚半岛和靠近乌克兰的俄南地区展开大规模军事演习。

新停火协议同去年9月达成的第一次明斯克停火协议相仿,也是“急就章”。2月初,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法国总统奥朗德在4天之内穿梭在俄罗斯、乌克兰与美国之间,停火协议随即出炉。

如今看来,仍显“脆弱”的停火协议能否驱散盘旋在乌东部上空的硝烟,国际舆论对此大多表示担忧。虽然目前交战双方的重武器正逐渐撤离,些许和平征兆开始显现,但不少专家认为,要实现真正和平,乌克兰国内局势与国际政治基础仍不牢固,有评论甚至提醒,这纸协议可能还将重蹈第一次明斯克协议的覆辙。

1

政府军实力不及民间武装

乌东部民间武装在情报、炮兵及后勤支援等方面拥有优势。政府军一方面作战放不开手脚,另一方面受财力不济拖累

经过一年多的拉锯战,再来看乌克兰政府军与民间武装各自的得失,结果颇有些让人意外。

从2014年9月到2015年2月两次明斯克停火协议签署之间,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不仅成功扩大了势力范围,还打通了连接顿涅茨克与卢甘斯克的战略通道。

反观乌政府军,就在第二次明斯克协议墨迹未干之际,数千士兵在军事重镇杰巴利采沃被民间武装包了“饺子”。而在此前的1月22日,乌克兰国民近卫军特种部队“亚速”团在坚守242天后不得不放弃战略意义重大的顿涅茨克机场。

美国智库出具的观察报告认为,在与乌政府军的作战中,乌东部民间武装在情报、炮兵及后勤支援等方面拥有优势。“如果他们想发动一场攻势,在乌克兰东部地区夺占更多土地或在乌克兰境内开辟一条直抵克里米亚的陆上走廊,乌克兰政府军将无法阻挡。”

据估计,目前乌东部民间武装的兵力大概在1万到2万人之间,其中不乏具有相当实战经验的老兵。而就地倒戈的乌政府军和警察也是民间武装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关键的是,乌克兰东部是传统的军工企业聚集地。军事专家、国防大学教授孟祥青透露,乌克兰超过70%的军工企业集中于与俄罗斯接壤的东部地区。比如哈尔科夫的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可自行设计T-84主战坦克;彼德洛夫斯克的南方机械制造厂则是乌克兰最大的航天工业企业。而且,

乌东部的军工业从业人员也非常多,据说超过100万人。

在拥有大量军工企业的顿涅茨克州,民间武装甚至在与政府军的巷战中击落过多架米-24武装直升机。对此,英国媒体分析称,民间武装可能拥有大量便携式防空导弹,这些导弹操作程序简单,用来对付没有安装导弹逼近报警系统和红外对抗系统的乌克兰政府军运输机绰绰有余。

反观乌政府军,观察人士认为,其在作战中暴露了关键性弱点。一方面,俄罗斯在俄乌边境调集了大批军队,乌政府军担心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在作战行动中不能放开手脚、全力推进。

另一方面,乌克兰当局财力更显窘迫。早在去年7月,乌财长就明确表示,由于资金不足,政府军8月就将出现“无饷可发”的窘境。而就在此前,围攻斯拉维扬斯克的乌政府军第25空中机动旅官兵因连续数天填不饱肚子,一怒之下投靠了民间武装。

一直为乌克兰政府加油鼓劲、摇旗呐喊的美国政府虽数次提出给予军事和经济支援,但总是“口惠而实不至”。比如美国去年答应的1.2亿美元对乌克兰援助迄今只到位一半,《2014年乌克兰自由支持法案》承诺的3.5亿美元军事援助也未拨付。

2

局势一缓和美国就“挑事”

美国的真实意图在于借机重塑北约并迫使欧盟在安全问题上愈加依赖自己,同时打乱俄罗斯的战略规划和发展节奏,让自己有更多精力实现亚太“再平衡”战略

随着新明斯克协议的生效,乌东部形势确实出现缓和势头。炮火声渐息,伤亡在减少,交战双方重武器也逐渐撤离冲突地带。左右乌战局的各方力量呼吁停止战争的声音正在逐渐增强。

俄罗斯再三表态坚持通过外交渠道解决乌克兰危机,也因为该危机付出了不小的经济代价。美国和欧盟在对俄罗斯实施多轮经济制裁后,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欧盟并不想把俄罗斯逼到死角,何况制裁与随之而来的反制裁也会对欧盟自身造成伤害。

尽管出现了可喜的转机,但乌克兰未来局势仍难以明朗。默克尔称,新协议让人看到了“一丝希望”,如果协议不能完全实施,俄罗斯将面临欧盟新一轮制裁;奥朗德则认为“接下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

新协议生效之后,乌克兰东部依然不时响起枪声。去年9月的停火协议从未真正促成停火。新协议能否走得比去年更远,为舆论所怀疑。

目前,乌克兰当局与东部民间武装之间仍然缺乏互信,很多武器早已流散到个人手中,难以统一控制。不少专家认为,乌克兰和平基础非常脆弱,停火、撤离武器等行动都缺乏保障机制。

而在乌当局内部,主战势力仍然强大。虽然波罗申科多次声明自己是一个主张和平的总统,俄罗斯科学院国际安全问题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费年科却向媒体表示,为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波罗申科可能不得不向激进势力作出一定妥协。

欧盟内部在应对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也难以发出同一声音。虽然以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为主的部分东欧国家要求对俄采取强硬立场,但匈牙利、保加利亚等传统亲俄国家以及与俄罗斯贸易关系紧密的南欧成员国则主张寻求对话。

更令人捉摸不透的是美国的态度。此前关于停火谈判的四方会谈唯独缺了美国,这本身就是一个信号。默克尔到访华盛顿时,奥巴马除了表示支持通过外交斡旋解决乌克兰危机外,对“新版”和平协议不置可否。

美国白宫3月11日宣布,将向乌克兰增加7500万美元军事援助,同时对俄罗斯采取新的制裁措施。更危险的信号是,奥巴马曾宣称要求政府官员考虑为乌政府军提供“致命性武器”,以对抗乌东部民间武装。

这种表态让人对乌克兰局势的前景更添忧虑。对此,俄罗斯安全委员会秘书帕特鲁舍夫警告,如果美国向乌克兰提供致命性武器,冲突只会“进一步升级”。英国媒体指出,俄罗斯将把美国为乌克兰提供致命性武器视为“改变了整个游戏规则”的行为。

有分析认为,美国时不时在局势稍有缓和之时加把火,难免有“挑事”的嫌疑。更有专家指出,经济制裁是一把双刃剑,既打击了俄罗斯,也会令欧盟自身实力受损,在这之间,不乏有美国希望“渔翁得利”的企图。

利用乌克兰危机,美国成功让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芥蒂越来越深。有分析认为,美国的真实意图在于借机重塑北约并迫使欧盟在安全问题上愈加依赖自己,同时打乱俄罗斯的战略规划和发展节奏,让自己有更多精力实现亚太“再平衡”战略。

3

“深层次恐惧”在欧洲扩散

如果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升级,欧盟会面临来自美国和俄罗斯更加沉重的双重压力。而在欧盟内部,核心区国家与新入盟的中东欧国家以及希腊、匈牙利等南欧国家之间的裂痕也将随之扩大

而在俄罗斯舆论看来,冷战结束以后,俄罗斯一直在“忍气吞声”。乌克兰现有局势是美国和欧盟扩大西方政治、经济和军事边界行动的延续,西方国家的目标是通过对靠近俄罗斯的所谓“缓冲地带”国家的控制,从地缘政治上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无论是“策反”乌克兰,还是在北约建立快反部队,都是进一步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举动。因此俄有必要进行“反击”。

“乌克兰的命运很快将被决定,但不是在乌克兰的土地上。”在早前出版的乌克兰《基辅邮报》上,这句点评虽说透着无奈,却也道出了现实。

许多战略学家认为,乌克兰一年来的动荡透射出地缘政治的变局和新冷战思维的强势崛起。波兰外长谢蒂纳曾表示:“乌克兰危机的冲突规模与上世纪90年代的南联盟危机很像,战争溢出乌国境线,这需要美国、俄罗斯、欧盟等来决定其命运。”俄罗斯专家更直接地指出,乌克兰其实已经“巴尔干化”。

早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之时,就有人发出新冷战来临的警告,一些学者认为欧洲地缘政治版图将会重新划分。

在不少专家眼里,这场被称为“代理人战争”的乌克兰危机,既是美国主导的西方政治集团与俄罗斯之间的地缘较量,也是冷战思维的化身。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之间的不信任达到了冷战以来的巅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乌克兰危机极有可能成为欧洲大战的火药筒。

美国媒体的一篇评论道出了美国的主流观点。评论认为,西方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冲突远超维护乌克兰领土完整的范畴,对于美国与欧洲来说,俄罗斯试图“重绘欧洲地图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回顾苏联解体后欧盟和北约的“双东扩”进程可见,俄罗斯人眼中的传统安全边界在被迫一退再退。所以俄罗斯决策层一直告诫促成乌克兰乱局的美国反思其对俄政策。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普什科夫认为,美国应放弃武力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思路,修正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政策。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曾公开表示,单方面制裁只不过是陈腐的“集团思维”的体现。

随着美俄新一轮博弈的展开,东欧地区可能会出现一道“冲突带”,处在美俄博弈夹缝中的欧盟寻求自身和平与稳定的努力更显艰难。

正因为如此,当美国威胁要“武装乌克兰”的时候,法德两国都坐不住了,默克尔到访华盛顿,表达了与美国不同的主张。最终在法德斡旋下,乌克兰暂时免于战争升级的灾祸。

事实已经渐趋明朗,如果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升级,欧盟会面临来自美国和俄罗斯更加沉重的双重压力。而在欧盟内部,核心区国家与新入盟的中东欧国家以及希腊、匈牙利等南欧国家之间的裂痕也将随之扩大。

因此,欧盟的一举一动都显得那么小心翼翼。北约虽然决定实施快速反应计划,并加强在东欧国家的军事存在,但所有的军事部署均严格限定在北约盟国范围内,乌克兰被排除在外。在欧盟的定义中,乌克兰并不在以北约第五条“集体防御”为基石的欧洲安全架构之内,因此欧盟和北约没有义务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

尽管如此,乌克兰危机给欧洲带来的深层次恐惧正在扩散,欧洲地缘政治版图正在改变。从德国到爱沙尼亚,不少国家国防预算在走高。即便像瑞典、芬兰这样的传统中立国家,也正考虑叩响北约的大门。由于担忧成为“下一个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的立陶宛将恢复征兵制,重新征召19到26岁的年轻人入伍服役。

来源:南方日报,记者 骆骁骅 策划统筹:江华 洪奕宜

  • 中国云南出动大批士兵搜寻缅甸坠毁军机
  • 人类刀具史上的传奇——瑞士军刀背后的秘密
  • 70年代白人残酷虐待黑人旧照
  • 14件与希特勒有关鲜为人知的事
  • 图析中缅边境弹坑:国产弹药炸死了中国人?
  • NASA神测试!波音747空中发射隐身无人机
  • 2架印尼飞机在马来西亚航展上相撞坠毁 飞行员跳伞
  • 欧洲各国军校学员大比拼 看看哪个最有气质
  • 最美双胞胎姐妹校花走红 网友称被其智慧折服
  • 盘点政坛著名的父子关系
  • 达人手工制作民国小学生课本:第一课学怎么做人
  • 任性高校花千万购波音737教学

战史今日

3月16日 苏军发起维也纳战役

1945年3月16日,苏联乌克兰第3方面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向德“南方”集团军群发起强大攻势,连续粉碎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