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 苏军发起维也纳战役
1945年3月16日,苏联乌克兰第3方面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向德“南方”集团军群发起强大攻势,连续粉碎德军
世界看到中国的新方向
韩联社15日总结说,今年两会的最大焦点就是“四个全面”和“新常态”。此外,今年的政府预算案有304票反对票,同时要求政府工作报告进行30余处修改,表明人大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正在进一步提高。报道还称,今年两会期间各种新鲜词汇不断涌现,包括“任性”、“铁帽子王”、“创客”、“duang”等,引发中国网民的热议。
中国经济“新常态”模式对全球意味着什么?彭博社15日给出的答案是:“更多工作!”报道称,中国经济转型意味着美国工人遭受的外来竞争会减弱,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国产品的需求更加旺盛。最终结果是美国人的就业率上升,世界头号和二号经济体的关系发生“重大转变”。除美国外,印尼、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也是首批“获益者”。
“不,中国不会倒下!”日本《外交学者》以此为标题报道称,虽然中国遭受众多挑战,但集中权力和精力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反映了政府对当前棘手问题的深刻认识,反腐斗争、撤下成千上万渎职官员反映政府一次实用性的计算:牺牲党内某些人的利益是换取国家长治久安值得付出的代价。中国共产党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强壮”。
“给中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德国财经网15日评论说,两会内容显示中国政府希望给予企业更大的灵活性,减少政府权力,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特别是打击强大的利益集团。“中国新目标聚焦民生”,德国全球新闻网说,经过30年的繁荣发展,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目标出现新变化。新鲜的空气,蓝色的天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目标,成为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俄罗斯卫星网报道称,两会开始前几天,北京还春寒料峭,气温在零度以下。但在结束之际,行人已经脱下了冬衣,并在柔和的阳光下取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北京的太阳很足,雾霾也变少了。很难说这是否是政府刻意而为,但生态的确是今年两会的主题之一。
外国记者感受两会魅力
两会开始后,《日本经济新闻》网站就在首页头条刊登关于两会的专题,该社经营企划室负责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报非常重视两会报道,负责两会报道的记者多达十几名,两会期间发出200多篇报道。
两会期间,一名来自尼日利亚的记者曾和《环球时报》记者聊起两会印象,她手里那份英文版的政府报告已被圈出诸多要点。她告诉记者,她对中国制定和执行计划的能力和效率印象深刻,“中国成功的经济发展经验对尼日利亚有很多可借鉴之处。”
15日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发出“人大闭幕,中国经济发展鲜明地转向重视质量”的报道。该台评论员加藤青延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两会制度存在明显的优点,来自全国的数千名代表集中在一起,就主要政策进行讨论,地方代表可以直接与中央领导交流意见。加藤说,自己非常关心中国经济结构改革问题,例如预算法实施,以及“一带一路”政策实施后,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加快到何种程度等问题。 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一名日本记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两会前他和中国的会议组织方有过交流,他当时提出“人大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如何处理好和党中央的关系”的问题,得到了肯定和比较合适的回复,“能感觉到中国在追求开放性那种努力”。人大新疆团组开放日的时候,这位两会“老兵”站在《环球时报》记者旁边使劲儿举手要提问。“你知道外国人去那儿采访是有限制的”,他话锋一转,“当然我也理解中国的难处,这么多年过来我能看到变化,在中国有时候你要善于看半瓶子水里满的那一半,而不是空着的那一半。”
【环球时报记者刘畅环球时报驻日本、德国、加拿大、韩国特派特约记者刘军国青木陶短房赵晓菁冯国川柳玉鹏】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