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 越法两军打响奠边府战役
1954年3月13日,越盟军队出动4个步兵师、1个工兵师对坚守越南西北重镇奠边府的法国军队发起进攻。
Su-35是2003年开始研发的Su-27深度改型,运用许多第五代战机的技术,一方面作为Su-30MK到第五代战机PAK-MA的过渡机种,由Su-27这种飞行性能已被摸熟的机体来验证第五代航电技术,加速测试进度。其一开始的研发目标就是超越欧美与俄国的改良型战机,如EF-2000、F-16改型、F/A-18E/F、Su-30MKI等,试验结果甚至发 现有与F-22、F-35隐形战机对抗的潜力。
Su-35与Su-27家族最主要的差异,在于采用第五代战机的整合式航电架构,所有系统都整合到具有人工智慧的运算核心内,由人工智慧担任第二名飞行员的工作,协助飞行员执行任务。整合式航电架构与人工智慧除了提升作战效能外,也藉由系统内的整合性与资源再分配能力来提升抗战损能力。此外Su-35探测能力大幅增强,有能探测+/-120度范围、400公里内的被动相位阵列雷达、识别距离超过300公里的敌我识别系统、L波段主动相位阵列雷达、前视热影像仪、分布式红外线摄影机,不论在探测系统的多样性还是距离、功能方面都接近世界之最。其最多可挂14件武器,又有多种远程武器可用,不论是武器系统的性能还是携带量都极具威力。与上述这些更新项目比起来,最常被拿来炒作的大推力向量推力发动机、超机动性等,反而显得小巫见大巫。
不亚于MiG-31 广域搜索与远程打击
过去一年多,俄国内部积极的讨论MiG-31后继者的问题。有意见认为要开发全新的后继机,也有意见认为要重开产线生产大改型。在有Su-35乃至T-50的今天,还想要专门发展MiG-31的后继机,反映MiG-31在俄军方心中不可撼动的地位。在较后期的讨论中甚至也出现(以改良的Su-35替代MiG-31)的选项。
MiG-31是俄国四代战机的始祖,在极速达3马赫的MiG-25拦截机基础上发展而来,配备相位阵列雷达,而成为一种高效率的拦截、指挥平台。
在拦截能力方面,基本型MiG-31的作战想定之一是以2.35马赫的速度,奔袭720公里后发射R-33飞弹打击120公里外的目标;假设飞弹与目标的相对速度是5马赫,则表示相当于以平均2.73马赫打击840公里外的目标。类似原则计算若干战机拦截840公里外目标的“等效 马赫数”如下表,从中可知只有MiG-31自己的改良型可以超越自己。
除了拦截能力外,MiG-31的指挥管制能力也是特点。它能以4机编队探测800公里正面、200公里纵深的轰炸机目标,并指挥Su-27作战,是苏联四代战术战机的核心。这样的4机探测网路还有一个极重要的意义:俄国北方领土很长,与美国距离不远(透过北极圈),因此美国轰炸机、侦察机可以从很多方向侵入苏联领空,而陆基雷达视野又不足以覆盖全境,这个空防缺口就是用MiG-31这种高速移动的机动警戒网去填补。
在这方面,4架Su-35构成的警戒正面达2500-3200公里,纵深350-400公里,而且是对战斗机大小的目标。这样的预警范围不只超越MiG-31,也超越空中预警机。至于其对840公里外目标的“等效拦截速度”是MiG-31的84-96%,略为逊色,但更佳的探测能力多少可以补偿。因此虽然不可否认MiG-31用了Su-35或T-50技术后,拦截、管制能力会更强,但Su-35最起码可以执行MiG-31基本型的任务而且还有过之,这绝不是一般战术战机所能办到。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