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 29军在喜峰口取得大捷
1933年3月12日凌晨,左翼赵登禹率第109旅夜袭队分两路向蔡家峪、小喜峰口等处日军发起进攻。
麦凯恩提出了若干条理由。他坚称,派出一艘美国海军航母(“世界史上最尖端、最致命的一种军事工具”)会构成“在国际上对中国及其海军表示尊重”。
麦凯恩承认美军有必要同中国军队保持“持续的、实质性的”联系。五角大楼认为,美中两国军队之间的联系可以减少误会和控制亚洲主要海上强国之间的摩擦。但麦凯恩认为,访问港口会向指望着华盛顿的亚洲盟国和伙伴“发出错误信号”。换言之,对中国采取过于友好的姿态是意志不坚定的表现。
从西奥多·罗斯福处理海上事务的方式来看,他可能会持不同意见。罗斯福不仅仅是典型的喜欢到处惹是生非的美国总统,他也是出色的海军外交家。1907至1909年,他派美国舰队(当今以航母为核心的美国海军的前身)走遍全世界。罗斯福懂得展示武力:海军外交可巩固与航海盟国和伙伴的关系,在中立国当中赢得朋友,吓倒潜在的对手。若实施得巧妙,它甚至有可能带来合作。也就是说,假如被美国威慑的国家逐渐认定自己推行冒险主义不会有任何好处。实力是海上合作的基础。
罗斯福的“大白舰队”遍访大西洋和太平洋港口。它也访问了日本,那是在日本海军在黄海海战(1904年)和对马海峡战役(1905年)中2次大败俄国舰队之后不久。那2次胜利确立了日本的亚洲海上霸主地位,也威胁到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地位。英国皇家海军部分撤离了远东,以便同德国展开海上军备竞赛。
这样一来就只剩下美国的亚洲舰队与日本的野心抗衡。而这支抗衡力量很弱。不同于当今以日本为基地的第7舰队(据其网站称“通常每天有60至70艘船、200至300架飞机和大约4万名水兵和海军陆战队员在该地区活动”),当时的美国亚洲舰队战斗力并不强。它也根本不以作战为目的,它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在亚洲各港口展示美利坚星条旗(事实上,日本海军后来在1941至1942年迅速干掉了这支舰队)。
因此,罗斯福决定命令“大白舰队”前往日本。1904至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俄国波罗的海舰队被迫长途跋涉约2万英里去跟日本海军作战。在刚刚经过整备的日军面前,这支精疲力竭的舰队不堪一击。罗斯福想向东京证明美国海军能做到俄国海军未曾做到的事情:跋涉成千上万英里抵达远东海域时仍处于良好战备状态。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