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在会前猜想,今年总理会想说什么样的话题?问题的提法非常重要。要猜想,总理会认为哪些话题对公众是重要的,让他有机会对这样的热点话题进行阐述,”现年63岁的CNN北京分社社长吉米告诉凤凰网。
吉米是中国最资深的外媒记者。他是菲律宾人,从1971年开始就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于2014年12月退休。1977-1981年,他曾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他的同学包括李克强、薄熙来。
对外媒来说,“两会”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总理记者会。一年中,中国总理只有在这个时候,会公开回答外媒记者的问题。
2014年,路透社记者在总理记者会上发问
“我们会在会前猜想,今年总理会想说什么样的话题?问题的提法非常重要。要猜想,总理会认为哪些话题对公众是重要的,让他有机会对这样的热点话题进行阐述,”现年63岁的CNN北京分社社长吉米告诉凤凰网。
吉米是中国最资深的外媒记者。他是菲律宾人,从1971年开始就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于2014年12月退休。1977-1981年,他曾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他的同学包括李克强、薄熙来。
最早召开记者会的总理是李鹏
对外媒来说,“两会”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总理记者会。一年中,中国总理只有在这个时候,会公开回答外媒记者的问题。
是谁最早开始召开总理记者会?吉米说,他印象中是李鹏。
当年吉米还向李鹏提出过这么一个问题:“您是周恩来总理的养子,请问您坐上总理这个高位,是否走了‘后门’?”
“他当时的回答是:周恩来总理的养子有很多,他只是其中一个,”吉米说,那时的总理记者会,就已经有大概200名外媒记者参加了。
现年50岁的路透社北亚首席记者林洸耀,第一次报道中国的全国两会,是在1995年,那时也是李鹏当总理。自那以后至今,除了2000-2003年驻台湾外,他已经报道过17次中国的全国两会了。
“1995年,我第一次参加总理记者发布会,那时连椅子都没有,全部记者都只能站着,”林洸耀告诉凤凰网,当年一共只有四个提问机会,分别给了台湾记者、香港记者、大陆记者和外媒记者。
CNN记者吉米印象最深的,则是朱镕基的第一场记者会。“我当时非常兴奋。朱镕基表现得非常自信。”吉米当时刚刚去东北看过乡村直选,所以他问朱镕基:“乡村直选这种模式,有没有可能在更高层级推广?”
“我记得朱总理当时给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答案,”吉米笑着回忆说,但他认为,这个问题也许比答案更重要。
路透社的林洸耀,记得自己在2010年向时任总理温家宝提问:“一年前您在这里说过,有点担心中国在美国的资产安全,请问您今天是一样的担心?更担心?比较放心?还是有信心?另外,您刚刚讲过中国内部的一些担心,国际上您最大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当时,温家宝的回答是:“我去年说过我担心,今年我还要说我担心”;“对国外的担心,最主要还是在安全和稳定上”。前一个回答,被国内外媒体都做成了大标题。
关于“报备问题”
“在李鹏、朱镕基时期,总理记者会上外媒记者不需要提前向外交部报备自己的问题。好像是在温家宝当总理的第二、三年开始,外交部对总理记者会的准备变得更为充分,要求外媒记者预先报备问题,”吉米说。
刚开始时,对预先报备问题,外媒记者们感到“不太舒服”,毕竟这不是国际上的惯常做法。他们多次向外交部争取,但外交部只是简单回应称“这不是我们能做的决定”。
接下来近十年,总理发布会一直采用外媒记者提前报备问题的做法。是否要参与这个“游戏”,对外媒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有部分外媒会选择参与“游戏”,但他们也明确表示,希望中国政府能更开明。
“美国政府的记者发布会,有时也会要求事先报备,但通常是请记者报备一下他们打算提问的是哪方面的话题,不会要你把问题到底怎样问都要提前报备。至于到底让哪些媒体提问,白宫有时也会有一个他们打算给予提问机会的媒体名单,但官方不可能事先知道这些媒体具体要问什么样的问题,”吉米说。
“李鹏、朱镕基,都没有采取事先报备问题的做法,他们在记者会上也仍然应对得很好。我相信中国的总理和其他官员完全有这样的能力,能在记者会上及时应对各种问题,”吉米说。
提问题的技巧
通常在2月下旬(有时也可能是两会开始后),外交部新闻司会与各外媒记者沟通,请他们提出3-5个“拟提问”的问题。
一般来说,香港记者会问有关香港的问题,台湾记者问台湾问题。外国媒体普遍关心的问题通常涉及外交政策、政治、经济、环保等。各外媒也会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路透社通常会比较关注财经,像经济增长速度、地方债等。
外交部会从各外媒提交的问题中作出选择。“不能完全说导演,我想外交部的目的是想让问题更多元化,”路透社记者林洸耀告诉凤凰网。
外交部选中问题后,会通知所在媒体;而如果一个外媒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没有被选中,则不会收到通知。
为了让自己的问题能被选中,外媒记者也动了很多脑筋。“我们会在会前猜想,今年总理会想说什么样的话题,我们肯定不想让自己的问题把他吓着。所以,问题的提法非常重要。要猜想,总理会认为哪些话题对公众是重要的,让他有机会对这样的热点话题进行阐述。”
比如吉米曾经向温家宝提问,如何让官员对公众负责?另一次,吉米问温家宝关于“依法治国”的问题。“我问他,依法治国是什么意思呢?是要制定新的法律?会不会想办法让法庭变得更为独立?在推进依法治国这方面,政府做了哪些努力?因为我当时听说最高法院试图在做一些改革。但具体在做什么,我不太清楚。是否会取消基层法庭预算由当地政府决定的做法?是否会向法官提供更多的培训?如何增强透明度?”
“关键是,你不能只问一句话,问一个概念上的事情。你要多说几句,说你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你已经了解的信息,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答案,”吉米说。
李克强记者会
2014年李克强记者会上,第一个提问的就是CNN的吉米。他是这样提问的:“李总理,我的问题是和失联的马航飞机有关。首先借此机会对于机上的乘客、机组人员以及他们的家属表示同情。大家都在急切地等待飞机的有关消息。请问您的是,中国政府在民用、军事以及卫星获取图象等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全力参与失联飞机的搜救行动?我还想问,这起事件会否对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和海内外的旅游业产生影响?中国将采取什么措施确保国内以及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比如中国政府是否会考虑进一步加强业已十分严格的安保措施?”
“当时马航失联刚刚发生,我知道总理肯定会想对此问题说一下。所以这简直是个大家都能想到的问题,我们记者戏称为‘无脑’问题,”吉米笑说。
同一场总理记者会上,英国《金融时报》的记者是第一个用中文提问的。李克强马上称赞说:“你的中文说得很流利,也很标准,我听懂了。”第二个用中文提问的是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记者,李克强夸道:“你的中文就更标准了”。
路透社的林洸耀是第三个用中文提问的记者。他的问题是:“中国经济去年增长7.7%。请问总理,您上任一年最大的挑战、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再有就是您觉得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哪些?”
“我确实很佩服你们这些驻华记者,能这么流利地说中文,”李克强笑道。随后他说,2013年最大的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14年则“既要稳增长、保就业,又要防通胀、控风险,还要提质增效,治理污染,多重目标的实现需要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这可以说是高难度的动作”。
“总理的肢体语言也很有意思”
如果没有收到通知,那就意味着在总理记者会上不会得到提问机会。
在明知没有提问机会的情况下,有些外媒记者就不会再去记者会现场。“安检太麻烦了,”已在中国工作6年的《纽约时报》记者杰安迪告诉凤凰网。《纽约时报》声称,他们从未收到过总理记者会的邀请,但他们会在电视上观看记者会直播。
有些外媒,即使明知道在总理记者会上没有提问机会,也还是会到记者会现场。“去看看总理的一些肢体语言,也蛮有意思,”CNN记者吉米说。
有外媒记者告诉凤凰网,2014年外交部明确告诉他们有几个问题不能提:昆明火车站的暴恐事件、西藏的自焚,还有周永康——那可能是很多国内观众最期待外媒提的问题,最后这种期望都落了空。
如果外媒记者在发布会上提了没有事先报备的问题,“以后就没有互信的基础了”,有外媒记者告诉凤凰网,可能会接下来几年都失去提问机会。
2013年12月,曾有外媒记者在与外交部高级官员傅莹一起吃饭时,问傅莹在总理记者会上是否能问没有事先“报备”的问题,称“预先报备”的做法“不符合国际惯例”。“但我猜他们还没准备好,”这位记者说。
(凤凰网: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