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 “无畏舰时代”开启
1906年2月10日,英国“无畏”号战列舰下水,成为同时代战舰模仿的对象,此后各国海军开始进入了“无畏舰
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
祝榆生1918年11月出生于重庆巴南区。1938年1月,20岁的他进入抗大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用76年的党龄谱写了我国兵器工业的辉煌篇章,将96年的人生旅程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践行了“把一生献给党”的铮铮誓言。
抗大毕业后,祝榆生如愿以偿被派往抗日前线,成为八路军115师的一员。当时,与拥有飞机大炮的日本侵略者相比,八路军的武器十分落后,手中往往只有大刀和步枪。面对日本侵略军,祝榆生说:“我从来没有害怕过。”
不害怕战争,不等于无谓的牺牲。祝榆生的目光,转向了武器装备研制。他曾回忆:“我就喜欢搞这个东西,那时候只要缴获敌人的武器,我反复操作,慢慢就搞清楚了怎么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只有高中文化的祝榆生,刻苦钻研,根据战斗需要创造和改进了20余种武器和战斗器材。
时光荏苒,三代主战坦克研制成功。当有人问祝榆生:亲手带出一批技术专家和院士的他,为何自己却不是院士?他回答:“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建党90周年前夕,当得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要评他为优秀共产党员时,他写了一封信给党组:“我从1938年10月入党以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不值得宣传;比起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们,我做得还很不够,他们比我做得更好,应该多宣传他们。我恳请集团公司党组不要评我为优秀共产党员,应该多宣传那些在本职岗位上作出贡献的党员,他们比我更值得宣传,更有教育意义……”
临终前,身为一代大师的祝老留下了令人动容的遗嘱:身后事一切从简,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疗事业。
与祝老共事20多年、时任三代坦克副总工程师傅宝玉动情地说:他的科研水平、人格魅力和理想信念,令人景仰。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005年,祝榆生获得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当踏上领奖台时,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面对这样一位对祖国无比忠诚,对名利毫无追求的共产党人,人们选择了最朴实的方式来表达对他深深的敬意和发自肺腑的尊重。
短 评
誓将一生献给党
从抗日烽火前线的战斗英雄,到锻造“国之重器”的权威专家,祝榆生96年的人生足迹熠熠闪光。他独臂为国仗剑的身影,成为穿越时代的“精神坐标”。
人生只有一次,究竟该追求什么?时下,无数年轻人为之迷茫困惑。有人逐名,身心疲惫;有人求利,钱多了心却空了。作为一名老兵,作为共产党员,祝榆生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人生“答案”——誓将一生献给党,把个人的前途命运紧紧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联系在一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信仰决定行动。为救国,他沙场断臂英勇依旧;为强国,他华发出征热血依旧。不讲吃,不讲穿,唯一的追求就是“手中的工作”。正是这片可贵的丹心,让祝榆生这辈子“活得值”,活出了“泰山之重”,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是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楷模,强军路上的丰碑。
还记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那句名言吗——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祝榆生做到了,你能做到吗?战鼓催征,使命在肩,广大青年官兵应以祝榆生为榜样,不计个人名利,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自己的力量。(邹维荣)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