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 “定远”号铁甲舰自爆
1895年2月9日,同时“定远”号管带刘步蟾下令在“定远”号铁甲舰被装上炸药自爆。次日凌晨,刘步蟾在悲
☆ 引进西方技术的79式主战坦克
79式主战坦克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在69-IIM式中型坦克基础上,同时吸收了59-II部分改进项目发展而来的新型坦克,也被称为69-III式主战坦克。该型坦克也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引进西方国家先进技术改进国产坦克的首次尝试。79式坦克上共引进国外3项新技术,同时增加国内42项新技术。
69-III式(79式)坦克于1981年改装成功初样车,1983年生产2台正式样车,随后进行了各种性能试验,如道路行驶试验、激光测距仪性能试验、实弹射击试验、电磁干扰试验和夜视视距摸底试验等。此外,按照装甲兵的要求,69-III式坦克还进行了行程1000公里的冬、夏季环境试验。整个试验证明该坦克达到了战技术指标要求,1984年进行首批生产。同年10月1日,69-III式参加了国庆35周年大阅兵。1986年1月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设计定型,并命名为“79式中型坦克”。与69式相比,79式主战坦克在火力、火控系统、特种防护、通信、防二次杀伤效应等方面均有重大提高,使用方便性和零件耐久性也有显著改善,其中某些项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79式坦克的总体布置与59-II式、69-II式坦克基本相同。其主要改进项目有:
火炮改为带热护套的105毫米线膛炮,配用弹种有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其中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可在常规距离上击穿较大厚度的均质或复合装甲。身管上装有由薄铝板、硅橡胶带及卡箍组成的热护套,可减小阳光照射引起的身管弯曲,提高火炮命中率。此外,火炮还备有炮口校炮镜。
79式坦克的火控系统为带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的TSFCS型简易火控系统,系统反应时间不超过10秒。这种火控系统可用于昼间或夜间短停对运动目标精确瞄准射击,在1000米距离上的首发命中率达80%以上。79式坦克的夜视器材性能有了很大改进,它用二代被动微光夜视器材取代了69式坦克的红外夜视器材,如炮长配装了微光夜视瞄准镜,车长配装了微光夜视观察镜,驾驶员配装了微光夜视仪,从而大幅提高了坦克的夜战能力。
在防护方面,79式坦克仍以装甲防护为主,但加装了带滤毒罐和增压风扇的集体三防系统和自动灭火抑爆系统。集体三防系统的探测警报器探测到伽玛射线或化学毒剂时,能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并自动关闭坦克上的所有门窗,增压风扇开始工作,使车内形成超压,阻止污染空气进入车内。自动灭火抑爆系统能够在10毫秒内探测出火源,并能在60毫秒内扑灭火点,避免“二次杀伤效应”发生。
79式的发动机为更加先进的12150L-7BW型柴油机,额定功率580马力,额定转速2000转/分。此外,79式坦克还装有热烟幕系统、侧裙板等。
79式坦克的主要战技术性能指标:战斗全重37~37.5吨,乘员4人,车全长9.22米(炮向前),车宽3.27米(不带裙板),车高2.40米(至炮塔顶),武器系统为1门105毫米线膛炮(备弹44发)、1挺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备弹500发)、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挺7.62毫米航向机枪(共备弹2250发),最大公路速度50公里/小时,平均公路速度32-35公里/小时,最大公路行程360-400公里,最大爬坡度为32度,最大侧倾坡度为30度,越壕宽2.7米,过垂直墙高0.8米,涉水深1.4米,潜渡深5米。
79式坦克的研制成功,使中国的坦克技术前进了一大步,为后续更先进的主战坦克的研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除基本型外,79式坦克还有一种发展型,称为79-II式坦克。该坦克是在69-II主战坦克的基础上进行了4个项目的改进而成的。主要是增加了热像仪,进一步提高了夜战能力;增加了炮控系统电液复合式双向稳定器;在炮塔前部两侧焊装了烟幕弹发射器支架,炮塔周围加装了栅栏式屏蔽。79-II式坦克于1983年开始研制,1984年试制成1台样车。但该坦克最终并没有装备人民装甲兵,而是供研究之用。
☆ 国产二代主战坦克的开山之作--80/88式
69式坦克的性能虽然比59式坦克有了很大进步,但依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较多。当时,中国迫切需要有比69式中型坦克更先进的坦克。1978年,617厂按照兵器工业部的要求,提出了研制中国第二代坦克的意见。然而国内坦克研究技术储备较少,二代坦克起步要求又高,工厂提出在69式中型坦克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地将国内外先进技术用到主战坦克上,尽快研制出一种“性能较先进、部件较成熟、结构简单、继承性好、造价低廉、利于生产”的坦克,即用“小步快跑”的战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目标明确后,工厂加快坦克研制速度,确定研制方案和战技术指标。1979年研制出121A第一辆样车,即二代坦克的第一辆样车。
在研制出121A一台样车后,617厂提出以此车为基础,加快研制二代主战坦克的意见。1980年被列入国家研制计划,1981年确定了总体设计方案,被正式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重点武器装备计划,命名为“80式主战坦克”。在研制过程中,先后共试制出12台样车,累计试验行驶里程10万公里。1986年1月,兵器工业部下达了对80式主战坦克整车定型、整车载荷测定等6项科研计划。同年3月生产出定型样车,9月完成单车9000公里行驶考核试验,仅用五个半月时间就试制成功,创历史最好水平。1987年装甲兵定型委员会通过定型审查,1988年2月,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常规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复命名为ZTZ-88式坦克,从而完成国产第二代坦克的设计研制工作。
80/88式主战坦克虽然仍继承了59式、69式的整体布局方式和铸造炮塔的基本结构,但是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部件,如首次使用复合装甲提高防护力、采用功率为730马力的发动机、首次应用6个小直径负重轮(这是80式坦克与59式、69式、79式坦克最明显的区别之处)等,其主要战技术性能已接近或赶上世界70年代末的先进水平。该型坦克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坦克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结语
中国坦克从59式发展到80/88式,走过了一条从艰辛到成熟的发展之路。经过30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坦克工业的科技人员积累了丰富的研制和改装经验,逐步摆脱了单纯仿制的发展模式,拥有了自行设计研制先进主战坦克的能力。对中国军事工业而言,这是最可宝贵的财富。从80/88式主战坦克后,中国的坦克工业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坦途,坦克的技术水平开始变得和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85系列主战坦克
80/88式主战坦克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随着新技术发展而发展新车型的可能性,因此在80/88式设计定型后,617厂又在其基础上发展了85系列外贸型坦克。
85系列主战坦克与80/88式主战坦克的最明显区别是炮塔由传统的半球形铸造炮塔改为焊接炮塔,这标志着中国的坦克设计开始完全摆脱前苏联的影响,逐步具有了自己的明显特色。85系列坦克主要包括以下型号:
85-II 它在80式主战坦克底盘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坦克最新技术改进的一种车型。该车在炮塔、火炮、弹药、发动机功率、传动装置、防护、观瞄仪、稳象火控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或改装,在火力、火控、传动技术上均有突破,在使用和维修方面更适合作战要求。其最主要的改进是战斗全重增加到39吨;加装了一门125毫米滑膛炮;火控系统换为先进的稳像式火控系统;采用了自动装弹机,使乘员由原来的4人减少为3人;采用了730马力发动机等。85-II主战坦克由617厂进行总体设计、研制生产与总装,1989年5月边设计边生产,12月完成样车制造。
85-IIA 在85-II坦克基础上改进的车型,具有首发命中率高、夜战能力强、整车重量轻、机动性好、挂有复合装甲、防护性能好、生存能力强等特点。该坦克于1989年5月开始设计,当年年底试制出样车。
85-IIAP 在85-IIA坦克基础上为出口巴基斯坦而改进的外贸型坦克,国内称为85-IIM。该坦克于1990年6月开始设计,共改动六大部分,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车型。
85-III 从1993年开始研制的一种外贸型坦克,战斗全重44吨。与85-II相比,主要改进是传动部分采用液压控制和行星齿轮箱,驾驶员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自动、半自动和人工控制三种操作方式;动力舱是整体吊装的,战场上可在40分钟内拆装完毕;炮塔前部和车体前部挂装复合装甲块;装备稳像式火控系统,从发现目标到命中目标需6秒钟,具备在行进间对活动目标的攻击能力;加装了GPS全球定位系统;变速箱采用T-72的双侧变速箱;发动机由85-II的730马力提升到1000马力。
(中华网)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