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 驻印军和远征军在芒友会师
1945年1月27日,驻印军新38师攻克缅北芒友,与从国内出击的中国远征军会师,中印公路作战取得全面胜利。
2015军工主线一:武器装备升级
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为了支持经济建设,对国防科技工业的投入放缓,要求军队建设忍一忍,全力支持经济建设,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995工程”之后才出现拐点,确立了国防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构想:2010年之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基本实现机械化并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着眼2020年战略目标,目前正处于武器装备升级换代的关键十年,至2020年将形成以第三代为主体,第四代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大力发展海空军武器装备,加强军工信息化建设,通过资产重组和体制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层面的重新,为新一代武器装备加速升级提供驱动力。
近年来,我国战略重心从内陆转向海洋,直接带来武器装备需求重点的变化,海军的远洋作战能力与空军的战略投送能力成为当前建设重点,其标志性装备分别为航空母舰与战略运输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调整改善军兵种比例,其中也包含了进一步提高海、空军比例的内容。
现今中国空中力量的任务正在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远程打击、远程投送、远程预警能力是建设的重点。在现有军机的结构中,轰炸机、预警机、运输机、加油机、教练机等辅助作战飞机占比较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且战斗机多为空优战机,多用途性能欠佳。因此,考虑到新机型的研制进程,预计在未来5年中三代半多用途战斗机(歼-10B、歼-16)、运输机(运-9、运-20)、预警机(空警-200、空警-2000、空警-500)和电子战高新机的产量将会大幅增加。
要发展海军和空军,航空力量是最关键的一项,不论是海军航空打击力量、预警侦查和加油力量,还是空军的各型空中战斗和支持力量,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航空发动机,这是飞机的心脏,用于为飞机提供飞行动力,恰恰是最核心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我国目前阶段最尴尬的一块短板。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技术,在美国《国家关键技术计划》中,将航空发动机技术描绘成“是一个技术精深得使新手难以进入的领域,它需要国家充分保护并利用该领域的成果,长期数据和经验的积累,以及国家大量的投资”。目前全球仅有美、俄、英、法、中几个国家独立掌握大推力航空发动机的制造技术,日本和瑞典虽然能够掌握三代战机的制造技术,但是不具备航空发动机的独立研究和制造实力。
由于技术难度极高,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航空发动机已经从最初的活塞螺旋桨发展到最新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技术、材料、工艺和控制要求越来越高,其技术难度甚至高于航天发射和核武器研制,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国防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武器装备升级”这一话题来说,除了海空军需要大力发展之外,航发这一块短板必须从政策、资金和体质方面加以变革和大力支持才能有所突破,否则永远被卡在最关键的一环。因此这一板块是武器装备三大投资机会之一。
1、海军装备机会来自航母编队大规模立项和建设
中国海军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建成了一支多兵种结合、具备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海上作战能力,但远洋作战能力明显不足,尤其大型水面舰艇水量偏少。航空母舰方面,美国拥有10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最新型的“福特”级航母有望于2015年服役,日本已拥有两艘排水量1.35万吨的“日向”级直升机母舰,一艘排水量2.4万吨、可搭载F-35B的22DDH型直升机航母,我国则刚刚拥有第一艘航母平台“辽宁舰”,且尚不具备完整的作战能力。加强远洋作战能力已是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未来将至少需要三个航母战斗群,从而带动航空母舰、大型水面舰艇、舰载飞机及相关配套设备研制。
一个“尼米兹”级航母战斗群的总建造费用将近300亿美元,全寿命周期的费用则超过1000亿美元。虽然我国的航空母舰仍是常规动力,且载机数量较“尼米兹”级航母少一半以上,但一个航母编队的全寿命费用也当在千亿元级别,将对产业链中的相关企业带来明显拉动。
2、空军装备在于战斗机更新换代的机会
根据《飞行国际》最新统计,中国军队现役飞机总量为2731架,其中战斗机1455架,运输机186架,武装直升机708架,教练机329架,特种任务飞机53架。从机队规模上看,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位居世界第三。但战机构成结构存在明显不足:一是支援类飞机与直升机数量严重不足;二是战斗机中三代以上飞机占比依然较低。
我国的现役战斗机中,三代机型主要包括俄罗斯进口的苏-27系列,以及国产的歼-10、歼-11,总量约为500多架,占战斗机总量的近40%;歼轰-7约有107架,占比为7%;另有近700架二代机(强-5、歼-7、歼-8)仍在服役,约占现役战斗机总量的一半。与发达国家相比,美国和俄罗斯的主力战机几乎全部为三代或四代战机,英、法、日的战斗机总数虽然不及中国,但其三代机占比均超过70%。根据我军2020年形成以三代装备为主体,四代装备为骨干的战略目标,未来十年的三代机需求量巨大,据公开信息预测,规模约在1000架以上。
各种支援类飞机(预警机、加油机、运输机等),尤其是基于大型运输机平台的支援飞机需求缺口较大。由于国内尚不具备研制和生产大型运输机的能力,空中运输力量以国产的运8中型运输机为主,大型运输任务只能依赖从俄罗斯进口的十几架伊尔-76。据《飞行国际》统计,美国拥有各型军用运输机约1794架,约占全球总量的35%;各类特种飞机758架,占全球总量的41%。俄罗斯的运输机与特种飞机数量分别为336和74架。我国的运输机和特种飞机数量分别为185和53架。预计未来十年我国将需要各类支援飞机将超过400架,其中大型运输机平台的需求至少为100架以上。
3、航空发动机看“两机”专项的时间和力度
航空发动机行业高度垄断,目前全球只有罗罗、GE和普惠这三家公司具备批量生产大型涡轮航空发动机的能力,三家共占有全球75%以上的市场份额。航空发动机是国家安全战略和经济战略的一部分,是长期投入和长期积累的结果,美英两国长期以来将航空发动机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并对外实行严密封锁政策。
近些年,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技术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2005年定型的“太行”涡扇发动机,完全由国内自主研制,代表了中国目前航空发动机制造的最高水平。然而“太行”核心机的技术仍源于美法两国联合研制的CFM-56,且设计定型后并没有广泛应用于量产的军用机型中,与国产大型客机同时立项的大型运输机,有消息称最初也将使用俄制D-30发动机。
为了提高航空发动机研制水平和加快研制进度,从2012年我国开始酝酿将航空发动机列入国家重大专项,国家产业和财政政策对航空发动机产业予以必要的倾斜,从国家的层面给予航空发动机产业长期、稳定的支持。2014年下半年,有关部门也开始酝酿将中航工业集团一拆为二,其中航空发动机制造板块将成立新的独立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分拆计划旨在打破发动机研制这一制约中国大型客机和大型运输机发展的瓶颈,之后中国航空发动机与整机将分开研制,以打破“一厂一所一型号”的旧式航空工业模式。
对于“两机专项”(即国家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两机”科技重大专项)的时间节点,和会不会以及何时成立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我们只有静静等待,但是,对于发动机产业链的巨大投资机会,无论如何是值得我们布局和期待的。(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内容经供参考)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