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1954年1月21日,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可连续在水下航行3万公里而不用添加任何燃料。
二
缅甸是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然而正如一位著名学者所说:“当缅甸联邦政府决定首先承认中国新的共产党政权时,它这一想法的背后是对侵略的恐惧。”缅甸1948年1月4日获得独立,首任总理吴努是作家出身,他曾生动而坦率地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一则是对中国的惧怕,一则是国家的图存,于是在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的态度上,缅甸表现出了一种奇特的想象力。在缅甸看来,愈是害怕,愈是要友好,所以想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在得知其友邦印度要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后,缅方专门给尼赫鲁打电报,希望尼赫鲁照顾一下,让其先行一步承认新中国。尼赫鲁答应了。于是缅甸成为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当时,缅甸国内有缅甸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又有国民党军队李弥残部数千人盘踞在缅甸东北部掸邦一带。中缅两国之间还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吴努十分担心,新中国会以追剿蒋军为借口,“先发制人”,入侵缅甸,并输出革命,支持缅共推翻缅甸政府。因此,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缅方即几次向中国提出边界问题,希望能早日获得解决。
1952年当我到达中国驻缅甸使馆的时候,中缅关系的前景还不明朗。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政府当时需要把主要精力用来处理国内外一系列重大而迫切的问题,不可能为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准备。同时,在中国革命胜利的鼓舞下,我们的一些同志囿于阶级斗争的观念,一度寄希望于缅甸共产党,希望缅甸革命能速胜。
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1954年6月28日,周总理在参加日内瓦会议、访问印度后,开始访问缅甸。这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缅甸,两位总理的初次接触使中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为解决边界问题奠定了基础。
在出访之前,对于缅甸存在的“中国威胁论”,周总理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充分认识到缅甸作为中国一个较小的邻国,其疑虑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必须把缅甸这样一个民族主义国家同宣传“共产主义威胁”的西方国家相区别,多做增信释疑的工作,逐步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友好关系。周总理对缅甸的首次访问充分体现了新中国的这种睦邻友好政策。
在会谈中,吴努表示,缅甸人口只及中国的云南省,缅甸政府一直怀疑中国对缅甸有领土野心,为此甚感恐惧。他还提出:缅甸共产党一些领导人和克钦族军人越境到中国云南接受军训,这使缅甸政府感到忧虑,希望中国采取步骤避免上述不愉快事件的发生。
周总理向吴努介绍了中国和印度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示新中国的政策是和平政策,并按照这五项原则与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相处,何况缅甸和中国还是有亲戚关系的国家;中国的立国政策就是把自己国家搞好,没有领土野心,并强调革命不能输出,输出必败。周总理提出:中缅之间应当有一个带政治性的协定,如果缅方同意,中方可提出这样一种性质的协定,以有助于两国之间友好关系和和平共处,但签订协定需要时间。因此,在这之前可先发表一个联合声明作为开端。吴努同意发表联合声明。
1954年6月29日,中缅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应该是指导中国和缅甸之间关系的原则”,重申“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他们的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革命是不能输出的,同时,一个国家内所表现的共同意志也不应允许外来干涉”。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