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 中国收复被南越侵占的西沙三岛
1974年1月20日,中国陆军部队和民兵在西沙群岛中被南越军队盘踞十余年的珊瑚、甘泉、金银三岛登陆。
用忠诚续写新的华章
2002年初,当林幼权还在研究机载雷达的时候,一位卫星总师来观摩了他们的技术,认为他们的技术可以用在卫星上。于是,林幼权就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更有作为、也更有挑战性的星载雷达。
说起那段经历,林幼权无比自豪却又感慨万千,那是十四所第一次研究星载雷达的整机,当时一颗卫星仅雷达的研制费就要几个亿。工作压力之大,强度之高,超乎想象。林幼权几乎没睡上一个踏实觉,“每天晚上都会想今天我们哪件事没做,哪件事忘了协调,哪件事忘了交代,头发都白了”。
作为卫星副总设计师,林幼权负责完成了雷达的研制与交付。该雷达的主要性能达到了国外当今同类系统的先进水平,所取得的成果也为我国下一代高分辨率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该雷达自使用以来,对全球重点军事目标进行成像侦察,为判断有关国家的军事动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雷达获得的图像也提供给国家减灾委等机关,用于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农作物监视、海洋观测等工作,特别在水灾面积评估、农作物分类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的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国卫星对地观测系统的发展水平,在我国军事、国民经济建设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社会效益。该项目获2010年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特等奖,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林幼权在合成孔径雷达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得到了总装和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被聘为总装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天基系统组专家。与此同时他不断关注合成孔径成像雷达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方向。“分布式卫星SAR系统技术”属于总装“十一五”的背景型号预先研究项目,该系统是基于编队卫星的干涉SAR系统,体制先进、指标要求高,无直接经验可借鉴,需自主创新地开展探索。
在他的带领下,十四所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立足国内现有技术水平和未来发展,创新性的设计了面向全球覆盖的分布式卫星SAR系统有效载荷方案,提出了基于地面火箭橇轨道试验的三同步技术和性能评估方法,完成分布式卫星SAR有效载荷时间/空间/相位三同步技术的研究,提高了轻量化天线设计与制造技术。该研究成果已通过集团公司的成果鉴定。分布式卫星SAR系统将使我军在全球军事测绘手段和能力上,在军事测绘的数据保障和数据的质量上,取得里程碑式的进步。
长期以来,林幼权一心扑在工作和学习上,经常加班加点,长年累月在外地工作与试验,不能尽到家庭责任,为此他也常常感到内疚,但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他愿意舍小家,为大家。
2004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他与医生商量,把多次因劳累而经常发炎的胆囊切除,好利用五一长假多休息几天。但是手术后没几天,就接到了他主管的某一型号在节后进行招标的消息,他拖着虚弱的身体,与其他同志一体讨论技术方案,不久就赶赴北京,亲自向专家组汇报技术方案、进行答辩,部队的同志深受感动。
为了加快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扩大知识范围,更好地胜任雷达系统设计工作。在紧张工作的同时,他师从我国著名雷达专家张光义院士,并于2001年获得信息与信号处理专业工程博士学位。在《电子学报》等核心刊物及国内、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二十多篇文章。通过传、帮、带、学,结合课题和产品研制,培养了新生力量,在机载火控雷达技术、星载成像雷达技术等方面带出了一支在国内具有技术优势和高素质的科研队伍。
正是像林幼权这样千千万万的国防工业工作者,用他们的坚韧与顽强,责任与智慧,挺起了中华民族国防工业的脊梁,并赢得世界的尊重! 有他们在,祖国的天空没有盲区! (科学中国人)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