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 联合国安理会成立
1946年1月13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立。中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
苏-27受困于俄罗斯相对落后的电子工业和发动机工业,动力一直不甚充裕,相比F-15C高达1.787的空机推重比,基本型苏-27S的推重比只有1.527,海侧卫苏-33的推重比更是只有可怜的1.392——这连F-16C家族中最胖的BLOCK 50/52的空机推重比都追不上。在东海上空和日本自卫队的交锋中,我军苏-30MK2就出现了在机动中动力不足,难以跟随F-15J结果被反套进HUD的情况。而印军的苏-30MKI在美印联合军演中,一样在试图跟随F-15的过程中被甩的能量尽失动弹不得,最后使用矢量喷口都无济于事。这些问题在使用还不如AL-31F的太行发动机的国产侧卫身上,不仅将一一体现,甚至会更加明显。
至于太行发动机的性能几何:在南京,广州,成都三个直面冲突的军区的空军部队里,是见不到一台太行发动机的。而我军三大老牌劲旅:空1,2,3师,更是全部拒绝了太行发动机,空1师接的唯一一个团歼-11B,也是装AL-31的早期批次。海军的歼-15第一批量产型一样装上了AL-31。目前为止从歼-10到歼-10B的全部量产型也都是装配AL-31的,这也使得所谓“继续进口AL-31是为了之前战斗机的备件”的言论显得苍白无力。军方的选择再次具备了胜于任何文字的说服力,事实告诉了我们太行发动机究竟性能几何。至于某些人认为去年东海上空海军某部(海航8师)太行歼-11B拦截美军侦察机的事件说明太行性能良好,只能说如果做个小半径盘旋加桶滚都熄火,这款发动机也没有装备价值了。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第一批F-15A也不是“机库女皇”而是“空战小霸王”了,70年代的F-15A可是在反复增减推力加连续的高过载机动训练中,F-100发动机才出现问题的。“堪用”“良好”和“优秀”这三个形容词之间的差距,远比字面上看着要大的多。目前已经挂上龙勃透镜,进包线试飞的歼-20,还在使用两台AL-31发动机,甚至可以说,苏-35S身上已经投入实用化的117S,是中国空军未来十到二十年内,最为可靠的四代机动力之源。
而装备117S的苏-35S,则一扫侧卫推力不足这一尴尬局面,两台117S发动机提供高达1.611的空机推重比超越了侧卫家族的任何型号,充沛的动力配合良好的气动性能让苏-35S甚至可以在轻载状态下实现准超音速巡航。全新编写的数字飞控加飞火推一体化系统更是解放了使用模拟电传的苏-27的气动潜力——对于一款现代战机,飞控系统的重要性已经被提升到了相当的高度。美军的F/A-18系列战斗机就通过不停地更新飞控,不断发掘飞机的气动性能。苏-35取消了减速板就是挖掘潜力的结果,其用襟副翼和平尾的组合动作,达到了减速板的效果,这样就省下了减速板和配套机械机构的重量。说明苏霍伊对苏-27家族数字电传飞控的控制律编写已经得心应手。而反观我国的歼-11系列都没有取消减速板,这说明中国对苏-27的气动布局的领悟还没有达到俄罗斯的程度,还不敢去冒这个技术风险随便改写飞控。
事实上,歼-11A/B都仍然照搬了苏-27S身上的模拟电传系统。而国产侧卫数字化飞控的实验田——歼-11BS,则在换装数字化飞控后,出现了低空突然失控的重大事故。要知道,苏-27UBK的气动布局和模拟电传系统经过二十年左右的使用,已经证明是非常成熟可靠的,俄罗斯方面在使用中也没有过类似的问题。因此,这显然是我们在进行电传系统的控制律设计时,并没有真正摸透苏-27的气动和控制的真正特性,直接照搬了苏-27的控制律,但是并没有弄清楚控制律是怎么屏蔽某些控制传递函数极点的。结果致使飞机达到了某个控制上的极点,导致飞机失控。苏-27系列飞机于1992年引进到我国,至今也有足足二十年了。二十年对于航空工业来说,研制一款全新的型号都完全足够了,但是歼-11BS的这个事故明确暴露了研制单位在这二十年内依然没能完全摸透苏-27这款苏联80年代技术水平的三代机的气动和飞控设计核心技术。那些所谓我国已然吃透苏-27家族设计,整体技术水平要“赶俄超美”的言论,恐怕只能在前面加上“希望”二字了。甚至连歼-10和歼轰-7的飞控性能如何,我们都要打个问号了。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