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 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建议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建议”,成为一战结束前后西方理想主义与和平主义思想的重要
据解放军报1月8日报道,沈阳军区某机械化师——新装备越“动”越威猛
刚列装不到两个月的某新型导弹,竟然被拉到了林海雪原。
雪花纷飞,记者踏访沈阳军区某机械化师冬训场看到:战车轰鸣,雷达旋转,某新型导弹在白雪皑皑中蓄势待发。
“锁定目标,发射。”一声令下,导弹腾空而出,准确命中“敌机”。
“像这样的新装备,冬训场上比比皆是。”该师领导告诉记者,往年冬训,考虑到新装备造价高、信息化元器件娇贵,怕磕磕碰碰冻出毛病,不少单位都不敢让新装备参加。
新年冬训,师党委态度鲜明:作为战斗力的“拳头”,新装备能否适应冰雪恶劣环境下作战,是提高部队寒区作战能力的关键,所有新装备都必须出动。
风雪演兵场是检验信息化新装备战技性能的天然考场。记者在某团冬训集结地域看到,10多门新型高炮挟风裹雪急速开进,一路穿沟壑、越雪丘、破冰河,时而急速开进,时而静默待机,时而火力突袭……
团长宋子骞告诉记者,这种新型高炮也是刚刚列装的,让不让其参加冬训,他们还引发了争论。
不少人担心:新型高炮价值昂贵,让这个“宝贝疙瘩”去冬训,万一磕了碰了冻坏了咋办?
而且,出动该新型高炮,需要弹药车、电源车、电器检测车、机械维修车等多台车辆伴随保障,天寒路滑,出个啥事谁负责?
“抓战斗力要敢于担当,不能前怕狼后怕虎。”该团党委力排众议,硬是将30余台新装备拉进了莽莽雪原。
全师数百台新装备踏上冬训场,遭遇的困难和挑战自然不少。某团三连班长周宗前告诉记者,冬训第一天,他就遭遇了“滑铁卢”——
-27℃,周宗前操作某新型火炮,准备对“敌”实施炮火打击时,火控计算机突然“罢工”。一查原因,原来是低温惹的祸——计算机被“冻”死机了。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周班长和战友集智攻关,不到一周就研发了“土空调”——利用发动机的热量,对车内的火控计算机、通信控制器等进行加热,一举解决了装备取暖问题。
记者登上新装备感受新变化:车外风冷如刀,车内温暖如春。周班长和战友动作娴熟地驾驶着新装备快速奔向前沿阵地。
“这就是战斗力。”谈起这,周班长特别自豪:“别看我们的革新成果不起眼,可解决了新装备作战的瓶颈问题。如今,甭管在冰天雪地呆多久,新型火炮都能稳定发挥作战性能。”
记者踏访该师多个冬训场,看到官兵们针对新装备在严寒条件暴露的短板问题探索出不少新办法——
针对某新型车辆长时间停放在冰天雪地难以启动问题,官兵们研究出“油路电阻预热法”等冷车启动措施;针对电台、电脑和卫星地面接收站等信息化装备“怕冷”问题,他们利用温度传感器技术,制作卫星天线保温套、便携式电脑加热罩、各类电台加热箱等器材,确保通信指挥中枢在严寒中不再“感冒”……
午夜,记者在某团一营宿营地看到,刚刚发动某新型火炮的班长刘晓明,掏出随身携带的《严寒条件下装备效能数据采集手册》,记录下一组最新采集的数据:-20℃,火炮平衡机橡胶垫圈5分钟后会冻硬……
该师领导说:冰天雪地科学施训,新装备越“动”越“威猛”。今年冬训,该师全程设难布险,让各种信息化新装备挑战严寒极限——
辽南腹地,某团新型指控装备悉数出动,专挑凌晨气温最低时进行性能测试;在滴水成冰的林海雪原,某团将重型信息化主战装备全部拉到大风口展开对抗演练,检测严寒条件下装备综合作战性能……
该师还让参训官兵人人都当信息采集员,随时记录各种新装备在严寒条件下的表现情况。从凌晨到傍晚,从深山到密林,不同时段不同地域的各类数据源源不断汇集到数据中心。通过上百次试驾训练,他们得出了不同车辆在各种冰雪路况行驶的数据;通过反复试射计算,得出不同气温段轻重火器的射击技术参数。
摸清了新装备抗寒底数,打起仗来自然得心应手。在刚刚结束的对抗演练中,某团一营营长张锋针对低温下火炮发动机加热时间、电瓶消耗时间、指挥电台性能等数据,量体裁衣,科学修改作战计划,一举夺得对抗胜利。
-本报记者 刘建伟 特约记者 李大勇 通讯员 聂 丰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