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 “史汀生不承认主义”出台
1932年1月7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照会中国和日本政府,称美国不承认任何危害“门户开放”利益的中日协议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投资军事的力度加大,其核武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1月5日发表文章称,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投资军事的力度加大,其核武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机动洲际弹道导弹(ICBMs)和新级别弹道导弹潜艇的开发,就是北京的核武库越来越先进的证明。相对于美国和俄罗斯等核强国来说,北京的核力量现代化建设是适度的。北京对开发一个大型核武库兴趣不大,因为其并不认为拥有核武器就能成为一个核大国--北京视核武器为一种严格的防御性武器,因而很少关注核武器的作战性使用。
文章指出,中国核武政策的关键原则是保证“不首先使用”。这从表面上看起来令人钦佩,但同时也说明中国认为核武器没有通常认为的那么吓人。而且,正如杰弗瑞·刘易斯在其新作“纸老虎:中国的核姿态”中提到的,“中国威胁使用核武器攻击弱小国家就会违背诺言,但这对核力量从数量上占优的美国来说没什么强制性的价值。”
历史和原理
数十年来,中国的大多数国防政策都秉承“人民战争”的概念,这是一种战略性的防御和战术进攻作战计划,涉及到在用常规部队和游击队消灭敌人之前,先诱敌深入中国内地。在此背景下,对抗中国就要无止境地投入人力,而核武器似乎起不了什么作用。
实际上,中国早期并没有兴趣打造核武器,毛泽东甚至称之为“纸老虎”,只是看起来很危险。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朝鲜战争和台海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在台海危机中,核国家美国保护着台湾地区,苏联则对大陆提供核援助。
中国在1964年10月16日首次进行了核武器测试。此次测试的当量为22千吨,几乎比广岛原子弹的强度超出50%。3年之后,中国首次测试了热核武器,产生的当量为3300千吨(3.3兆吨)。
中国开发核武器多半是为了获得与美国、苏联、法国和英国对等的基本技术。虽然中国打造了这种武器,但从未考虑过优先构建有效的核武器迅速回应能力。
至少从目前来看,中国对这种最小绝对值的核威慑能力感到满意。尽管中国并未正式宣布中止核计划(是5个拥核国家中唯一没有宣布的国家),但是人们认为其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停止了易裂变材料的生产,剩余的材料足够生产300枚核武器。
北京一直在关注平衡战略,因此只生产了少量可搭载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东风-5型”洲际弹道导弹装备了单枚500万吨级弹头,如果在洛杉矶引爆(近年来,中国在谈到核武器时经常拿洛杉矶当作话题),5百万吨的弹头可以产生一个超过2英里宽的火球,并能让爆炸点周边15英里之内的人群遭受3度烧伤。
中国核武政策的关键原则是保证“不首先使用”。这从表面上看起来令人钦佩,但同时也说明中国认为核武器没有通常认为的那么吓人。而且,正如杰弗瑞·刘易斯在其新作“纸老虎:中国的核姿态”中提到的,“中国威胁使用核武器攻击弱小国家就会违背诺言,但这对核力量从数量上占优的美国来说没什么强制性的价值。”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