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向国人敲响警钟

2015-01-07 09:45:25 发帖人:孔飞37 参与评论()人

民族觉醒与民族意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实际生活过程。

作为民族存在的反映,民族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是使民族得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从一定意义上说,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实质是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的觉醒。

“中国”这一词汇,虽然在历史上早就出现了,但它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而是朝代、邦国、家室的总称,即“一姓之天下非万姓之天下”。所谓“华夷之辨”、“夷夏之防”,集中反映的也是一种相对狭隘的朴素的种族意识。

“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区区百余年的历史。

1902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不久,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不但将德国政治理论家布伦奇利的“民族”概念介绍到中国,而且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此后数年间,孙中山、杨度、章太炎、李大钊等多次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并从理论上逐步将其涵盖到本国境内的所有民族。

我国著名民族学家费孝通经过多年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但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因为只有到了近代,中华民族才真正与“非我族类”的外国人发生冲突,才有可能使民族自我意识从自在走向自觉,意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共同生存空间、共同文化、共同生活方式、休戚与共的共同体。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叫“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正是在抗战初期《义勇军进行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铿锵旋律中,人们才深切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概念——“中华民族”。

抗战时期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为民族独立意识开始形成,并赋予其时代性、人民性的内容。

这种觉醒体现的是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认同。“一个人生命是容易毁灭的,群体的生命就会永生……民族一旦存在,个人也不会灭亡”。在空前的民族危机面前,不管党派、阶级、阶层、团体、个体,都共同意识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这种觉醒的表现。尽管国共两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仍存歧见,但在共御外侮、挽救危亡的民族意识推动下,“化干戈为玉帛”,形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促使中华民族凝聚成一个战斗的集体。“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在中国历史上,还从未有过这样广泛自觉的抗战斗争。这与甲午战争只是“朝廷的战争”或李鸿章“一个人的战争”——“以北洋一隅之师搏击日本全国之师”的状况相比,真是有如天壤之别。

这种觉醒凝聚了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民族意识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表现和特点。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无论是中国的广大官兵,还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实业家,不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海外侨胞,无不以各种方式,为救亡图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抗战到底,成为一种全民族的坚强意志。正是这种觉醒的民族意识、定型的“国家感”,汇合成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精神财富,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不仅直接影响和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实际进程,而且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这种觉醒奠定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思想基础。民族意识在抗战中的空前觉醒,顺应了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趋势。鸦片战争以来剧烈的社会变动和内外危机的激化,为民族意识的觉醒提供了历史场域和条件。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洗礼,民族、国家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为民族的觉醒和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那种地广不足以为大、多不足以为众、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衰弱局面,已经被有效的政治动员和民族精神的凝聚所取代。这种由民族觉醒和政治进步而积累的精神能量,在民族危亡之际迸射出无比耀眼的光芒。

当年日本侵略者以少量兵力就敢欺凌中华大国,认定南京政府和东北当局均不敢抵抗,一个重要根据便是中国的分裂和内战不息,民众处于一盘散沙状态。“九一八”事变元凶板垣征四郎甚至认为,四分五裂的中国“不过是在一个自治部落的地区加上国家这一名称而已”,像死猪一样容易对付。然而,历史辩证法无情地惩罚了侵略者。巨大的民族灾难唤起中国空前的民族觉醒和团结,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诚如抗战之初日本《朝日新闻》上海特派员尾崎秀实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所分析的,日本“并非是对付支那(对中国的蔑称)统一政权国民政府,而是与整个支那民族为敌”,“而与支那民族阵线的全面抗日战争相冲突,才是更为严重的问题”。战争的结局恰被尾崎所言中。中华民族空前觉醒所形成的强大的抗日力量,正是侵略者遭受失败的根本原因。

可以说,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是抗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内心深处带来的最深刻的变化。正是人民群众的这种觉醒和奋起,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强烈的民族意识,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也是我们有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 伦敦动物园“查户口” 坐在水底数海豚
  • 迪拜打造世界最长手工金链 创吉尼斯纪录
  • 乌克兰总统冒雪为前线部队送飞机大炮
  • 战斗民族的雪人果然霸气!喀秋莎火箭炮亮相
  • 美国男爱蛇如命 4米巨蟒守护14月大女儿
  • 俄特种部队装备西化:打赢就是硬道理
  • 组图:那些丑到萌萌哒的濒危动物
  • 英大型货轮撞上堤坝侧翻 恢复要等潮汐
  • 孕妇比基尼大赛 看傻眼了
  • 俄宣传片中铠甲S1防空系统击落F-35
  • 解放军96A坦克挑战极限:飞车进泥潭
  • 中国出现首家空中足球场:下了班踢夜场

战史今日

1月7日 “史汀生不承认主义”出台

1932年1月7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照会中国和日本政府,称美国不承认任何危害“门户开放”利益的中日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