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 艾森豪威尔主义出台
1957年1月5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向国会提出《对中东政策特别咨文》,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扩张势力的重
“美国会不会真的遭遇‘亚洲的噩梦’?”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新年伊始就做了一场“荒唐的梦”,该杂志今年第一期忧心忡忡地描述未来可能在美日同盟与中国围绕钓鱼岛爆发海战中最终战败的恶果,并把其中关键原因归为中国正迅速发展的海基核力量。
向来对中国军事十分关注的外媒近来开始盯上中国未来可能出现的“令人担忧的新一代战略武器——096型‘唐’级战略核潜艇”。相比前两代需要从大洋深处发射的海基战略武器,这种新武器据称可搭载24枚射程不低于1.1万公里的潜射弹道导弹,能从在己方舰队护卫下的中国近海发射,可直接打到美国本土。
“美国军方规划者和决策者需要问的问题是:5年后,中国的核能力和军事基础设施将发展成什么样?中国核力量升级会对全球力量平衡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美国《赫芬顿邮报》2014年12月31日的一篇文章接连提了两个问题。文章称,2014年发生了一系列标志性的地缘政治重大变化的事情。中国取代了美国支配世界经济的地位,而中国经济的繁盛必然会带来其军事实力的扩张。军事分析家预测中国海军的规模和实力将在2020年超过美国。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计划发展多样化武器系统:各种新型战机和舰艇,吸引最大关注的是中国获得海上核威慑的能力,这能为其提供二次打击的能力。美国政府需要小心,不要像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刺激俄罗斯那样刺激中国,因为结果是灾难性的,会让自己无法承受。
对于美国渲染中国海基核力量威胁,多名中国军事专家认为其背后除了对中国“后发制人”的担忧外,关键仍是妄图确保容不得任何挑战的“绝对安全”。中国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高级研究员杨承军4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在国际社会公认的有核国家中,中国核武器发展是最克制的、也是数量规模最少的,中国不会与其他核大国比数量、比规模。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